新加坡醫院紛紛進入「備戰狀態」!中國也發布疫情指南

2022-06-18

又又又來了!

前天,新加坡各大醫院突然放出消息,開始進入「備戰狀態」!

準備什麼呢?為什麼準備呢?

據悉,新加坡下個月就要迎來第5波新冠疫情反撲!

為此,新加坡再一次進入緊急抗疫準備狀態......

突發!新加坡各大醫院行動!

騰病房、床位、人手備戰

關於新冠疫情,新加坡如今考慮的問題已經不是:

下個月會不會出現疫情反彈?

而是:下個月疫情反彈了,新加坡要怎麼應對?

甚至為此,新加坡各大醫院開始行動!

圖源:healthcare it news

國立大學衛生系統主席Thomas Loh副教授透露:

「國大醫療集團已準備就緒,並且有能力應付接下來可能出現病例激增的情況。」

這話一出,意味著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黃廷芳綜合醫院、亞歷山大醫院都將有所動作。

「我們將盡最大努力優化新冠患者、非新冠患者的資源,繼續保持警惕,讓住院設施(含ICU和隔離病房)保持足夠容量。」

優化措施包括:預留部分床位,將其功能轉化為新冠使用的隔離床位。

以及準備疑似陽性病例等待檢測結果期間使用的隔離房間。

圖源:CNA

如果病情沒有嚴重到需要到醫院就醫,在遠程醫療配合上,醫院也重新調度安排:

「情況合適的話,我們還有其他可選安排,包括遠程看病、遠程康復、遠程調控、遠程開藥跟藥物配送。」

此外,新加坡保健集團(SingHealth)臨床醫療服務副總Fong Kok Yong教授也有明確表態。

他表示,醫院已經做好充分準備,必要時增加可供新冠患者使用的醫療資源,並且積極應對新一波疫情反彈。

「我們依照衛生部的指示調整策略以及密切關注局勢,以應對新的需求和挑戰,就像之前一樣迅速作出反應。」

圖源:cou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包括:重新調整病房類型。

復盤過往幾次病例反撲,比如德爾塔時期、奧密克戎爆發初期的經驗,來預測跟優化醫院病例病房載量。

從上述動作來看,無論是國大衛生系統醫院,或新加坡保健集團,他們此刻正在做的事情就是醫院資源重新優化、分配。

在「下個月新加坡疫情必會反撲」的假定前提下,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準備工作,以防被激增的病例打個措手不及。

那麼醫護人員呢?

如果下個月疫情真反撲,醫院人手夠不夠用?

目前,各大醫院皆表示還未有凍結醫護人員休息的計劃,說明醫護們要休假、請假的仍然允准。

圖源:cna

但醫院會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人員需求。意思是暫無凍結醫護休假安排,但如果形勢所迫,會臨時調整。

同樣也是為了有備無患。

而且,這次不僅是醫院高層做出了指令,醫護自個兒都開始自我心理建設。

據盛港醫院的某醫護人員透露:

「我們才打過追加劑疫苗,或者有人先前已中過新冠,所以我們會沒事的……但還是希望,這一波疫情不會像前幾次那樣糟糕。」

醫護們說現在沒有新的休假安排,因為馬上下個月可能就會有病例激增,現在就要開始準備了。

新加坡這一波疫情會有多嚴重?

骨痛熱高發期也來了

從4月26日新加坡大解封后,類似今天這種醫院「備戰」的動作就再沒出現過。

這段時間,疫情似乎也逐漸淡出我們的關注點。

截止到昨天

新加坡打完疫苗感染後入住ICU比例極低

但仿佛一夜之間,新加坡各大醫院宣布開始騰床位、清點人手、調整資源......就為了一個預測——

最快下個月,新加坡就會迎來第5波新冠疫情反撲!

所以到底接下來兩個月,新加坡面臨著什麼樣的疫情風險?

1)醫院「備戰」是反應過度嗎?

醫院的反應合情合理。

因為這一次,新加坡要迎來的將不僅僅是新冠疫情的反撲。

馬上,進入7月、8月以後,就是新加坡骨痛熱疫情的高發期。

這就意味著,接下來兩個月的新加坡,極有可能會出現新冠病例、骨痛熱症病例雙雙爆發的局面

這種局勢現在已有苗頭。

截止到6月11日的那一周,新加坡一周內新增骨痛熱症1466起,突破4年新高。

國家環境局預測,這個月的骨痛熱症病例還會破紀錄,單周新增病例或破2000起。

截止到6月14日,新加坡累計出現138個骨痛熱黑區,金文泰、後港、裕廊西、麥波申、實龍崗和兀蘭等地都有出現。

所以,一旦新冠反撲,骨痛熱症病例也更多,醫院要面對的就是雙重衝擊,住院人數也會大增。

2)這一波疫情將會有什麼特點?

衛生部長王乙康,於6月2日的預測中提到過:

新加坡即將迎來的這一輪新冠疫情,應該是由奧密克戎變種病毒BA.4跟BA.5主導的。

截止到5月15日,新加坡本土病例中檢測到有2個BA.4病例,1個BA.5病例。此後再無透露這兩類變種的感染病例人數。

圖源:today

從官方的消息來看,兩類變種病毒的感染人數可能已經開始「初具規模」。

本地專家提醒,新加坡這兩大群體需要高度關注接下來這波疫情浪潮:年長人士等弱勢群體;沒打疫苗的人。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3)這一波疫情會嚴重嗎,有沒有必要重新收緊社交措施?

Saw Swee Hock 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副院長 Alex Cook對於新形勢有看法。

他認為,新加坡這次的疫情浪潮理應不會比奧密克戎初期以及德爾塔時期更嚴重。

理由是什麼?目測主要有3點底氣。

以奧密克戎疫情為例,當時病例峰值雖然暴增到1萬5000多例,但疫情仍然沒有壓垮新加坡的醫療體系。

有壓力,但醫療系統也不至於到超過負荷的地步。

圖源:eyeem

參考其他國家的BA.4跟BA.5浪潮,也不是過分嚴重。

以南非第五波疫情為例,當地從4月起單日病例顯著增加,經歷1個月,新冠病例峰值達到1萬3163起,之後緩慢平息。

截止到(6月15日),南非單日新增病例1903起。

相當於,南非的BA.4跟BA.5浪潮從爆發到平復,需要歷時至少1個月。

新加坡新一輪疫苗追加劑已經開打。

2022年6月10日起,新加坡衛生部宣布:50歲到59歲的中高齡人群,可開打第二針追加劑。

現在專家團對於新追加劑接種時間的建議為:打完第1劑追加劑的5個月後,就可打第2針追加劑。

有意向接種的人群,可以到新加坡任何提供mRNA疫苗的接種中心注射追加劑。

這就意味著,新冠疫情下的弱勢群體,如年長人士,如果在6月期間接種新一輪追加劑,相當於加強身體防重症能力。

綜上所述,新加坡這一次疫情反撲,不排除可能只是一個小浪潮。

4)疫情真的會反撲嗎?可能性多大?

距離7月到來至少還有半個月時間。

但7月、8月新加坡將面臨新一輪疫情反撲的預測,卻是衛生部長王乙康自6月2日就放出來的。

王部長那是誰啊?

新加坡「口碑逆襲之王」——因最先提倡跟病毒生活被新加坡網友群嘲,後因抗疫成功,生活恢復正常秩序被網友肯定。

防疫「神運算元」——當上衛生部長以來,數次開口預測新加坡即將日增1000例、5000例、上萬例,都一一應驗。

中靶率奇准,重點是新加坡還都hold住了。

當然了,王部長是根據疫情模型以及參考其他國家疫情爆發到反覆的經驗做出的預判,絕非無的放矢~

不信來看下每周病例增長率,它也進一步證實如今新加坡病例確實有攀升趨勢:

從6月初的0.8逐步回升到現在的1.0左右。

圖源:moh

此外,這兩天新加坡的本土病例、輸入病例也明顯增加。

尤其是輸入型病例,6月14日新增438例,比前一天翻了1倍。

圖源:椰子小程序

最後還有一點。

新冠疫情,大家跟它打交道也不是一天兩天。

過去2年半的時間內,每隔三五個月就有一輪疫情反撲,據部長們所說,每隔5-6個月一次。

而這次新加坡輪到了7月或者8月。

所以,從現在就開始做準備不早也不晚。

而這次醫院備戰,操作駕輕就熟,更是基於過去經驗而做出的反應。

再來一次,新加坡也不畏疫情?

中國發布新疫情指南!

有保障,但不自滿。

這是王乙康部長說的,也是新加坡經歷過幾次新冠反撲後的態度立場。

疫情又又又來了,別慌,照常生活,但得注意自己手中有什麼底牌。

那新加坡有什麼底牌?

1)分流病患,發布詳細指南

新加坡的分診制度讓患者小病去診所,大病去醫院。2000多個社區診所為醫院分擔患者壓力。

同時,不是所有感染者都需要去診所。

新加坡衛生部對於感染新冠設三級醫療流程。在疫情嚴重期間,政府每天推送消息科普流程

2)不影響生活秩序,疫苗接種也要繼續推進

截止到6月14日,新加坡打完2針的接種率高達93%。打完第三針追加劑的接種率,也高達77%。

但,新加坡並沒有就此止步。

從7月1日起,有特定健康問題的18歲以上高風險群體,包括如有心臟、肺部、腎臟、肝臟和其他器官慢性疾病的人,可在自行申報健康狀況之後,前往任何接種中心、指定家庭醫務診所公共衛生防範診所(PHPCs)和綜合診療所,接種第2劑疫苗追加劑。

18歲和以上的短期訪客可以在本地付費接種莫德納疫苗。新加坡所有18歲及以上的人,包括新加坡居民都可以自行選擇接種額外疫苗。

提供疫苗的醫療機構可查詢:vaccine.gov.sg

相當於新加坡的疫苗接種政策,現在更加照顧弱勢群體。

3)保證醫療設施跟資源隨時可用 前文椰子已經提到,新加坡醫院已經行動。 但新加坡能扛過日增1萬多例的嚴重時期,靠的也不僅僅是醫院。

大型展館轉型大型方艙,過程堪稱無縫銜接。

以EXPO的大型展廳為例,沒事的時候,它就是待客設施、會議場地、活動場所,拿得出手,上得了台面。

緊急時刻,疫情來了,它就能拿來救急。無縫切換進入疫情模式,隔離、觀察設施應有盡有,附帶遠程醫療

圖源:王乙康臉書

4)為日後危機準備,歡迎疫苗公司本地建廠

現在,新加坡已匯聚全球五大疫苗大廠:

法國製藥公司賽諾菲Sanofi

德國疫苗廠商BioNTech

美國莫德納moderna

中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與新加坡英諾醫藥集團

中國科興集團

其中,科興是這兩天才傳出消息,他們決定到新加坡設立科研設施和國際商業總部,目前計劃投資20億新元(約100億人民幣)。

如今新加坡已齊聚各大國際頂尖藥企。

當前的新冠疫情下,疫苗廠設在新加坡,其他不說,第一手疫苗妥妥是沒問題了。

椰子提到的上述4點,還不是新加坡的全部底牌。

在本地網友眼中,新加坡的抗疫成果,還離不開決策者步步為營。

所以,這一次,衛生部長王乙康說: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新加坡最快7月,或者8月將會有新一輪疫情反撲。

官方、醫院已開始做應對準備,而小民生活都穩如泰山,該幹嘛幹嘛。

只是明顯的憂患未見,但隱憂還是有的。

如今的新冠變種病毒確實沒有前兩年囂張,但可能也因為如此,沒了大毒鎮壓,小毒反而不間斷。

比如骨痛熱症,今年猛然爆發。

再比如猴痘,新加坡迄今出現一個過境病例。

但世界衛生組織正在對猴痘進行評估,將於下周四確定全球猴痘感染是否構成國際關注的公共衛生事件。

這相當於在問:猴痘會不會變成另一個新冠大流行? 目前,新加坡還未發布指南。

但中國已經先行一步。 中國發布新疫情指南: 猴痘、不名兒童肝炎

除了新冠以外,現在國內對不名兒童肝炎、猴痘都有防範。

6月10日、14日,國家衛健委先後發布兩份指南。

其中,指南對猴痘的傳播是這麼解釋的:

人與人之間主要通過密切接觸傳播,也可通過飛沫傳播,

01 關於印發猴痘診療指南(2022年版)

向上滑動閱覽

(一)傳染源

主要傳染源為感染猴痘病毒的嚙齒類動物。靈長類動物(包括猴、黑猩猩、人等)感染後也可成為傳染源。

(二)傳播途徑

病毒經黏膜和破損的皮膚侵入人體。人主要通過接觸感染動物病變滲出物、血液、其它體液,或被感染動物咬傷、抓傷而感染。人與人之間主要通過密切接觸傳播,也可通過飛沫傳播,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還可通過胎盤垂直傳播。尚不能排除性傳播。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既往接種過天花疫苗者對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護力。

臨床表現:潛伏期5-21天,多為6-13天。發病早期出現寒戰、發熱,體溫多在38.5℃以上,可伴頭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狀。多數患者出現頸部、腋窩、腹股溝等部位淋巴結腫大。發病後1-3天出現皮疹。皮疹首先出現在面部,逐漸蔓延至四肢及其他部位,皮疹多呈離心性分布,面部和四肢皮疹較軀幹更為多見,手心和腳掌均可出現皮疹,皮疹數量從數個到數千個不等;也可累及口腔黏膜、消化道、生殖器、結膜和角膜等。皮疹經歷從斑疹、丘疹、皰疹、膿皰疹到結痂幾個階段的變化,皰疹和膿皰疹多為球形,直徑約0.5-1厘米,質地較硬,可伴明顯癢感和疼痛。從發病至結痂脫落約2-4周。結痂脫落後可遺留紅斑或色素沉著,甚至瘢痕,瘢痕持續時間可長達數年。部分患者可出現併發症,包括皮損部位繼發細菌感染、支氣管肺炎、腦炎、角膜感染、膿毒症等。

猴痘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預後良好。嚴重病例常見於年幼兒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預後與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狀況和併發症嚴重程度等有關。西非分支病死率約3%,剛果盆地分支病死率約10%。

診斷和鑑別診斷

(一)診斷標準

1.疑似病例

出現上述臨床表現者,同時具備以下流行病史中的任一項:

(1)發病前21天內有境外猴痘病例報告地區旅居史;

(2)發病前21天內與猴痘病例有密切接觸;

(3)發病前21天內接觸過猴痘病毒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或分泌物。

2.確診病例

疑似病例且猴痘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或培養分離出猴痘病毒。

對符合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標準的病例,應按相關要求進行傳染病報告。

(二)鑑別診斷

主要和水痘、帶狀皰疹、單純皰疹、麻疹、登革熱等其它發熱出疹性疾病鑑別,還要和皮膚細菌感染、疥瘡、梅毒和過敏反應等鑑別。

治療

目前國內尚無特異性抗猴痘病毒藥物,主要是對症支持和併發症的治療。

(一)對症支持治療。臥床休息,注意補充營養及水分,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體溫高者,物理降溫為主,超過38.5℃,予解熱鎮痛藥退熱,但要注意防止大量出汗引發虛脫。

保持皮膚、口腔、眼及鼻等部位清潔及濕潤,避免搔抓皮疹部位皮膚,以免繼發感染。皮疹部位疼痛嚴重時可予鎮痛藥物。

(二)併發症治療。繼發皮膚細菌感染時給予有效抗菌藥物治療,根據病原菌培養分離鑑定和藥敏結果加以調整。不建議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出現角膜病變時,可應用滴眼液,輔以維生素A等治療。出現腦炎時給予鎮靜、脫水降顱壓、保護氣道等治療。

(三)心理支持治療。患者常存在緊張、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應加強心理支持、疏導和相關解釋工作,根據病情及時請心理專科醫師會診並參與疾病診治,必要時給予相應藥物輔助治療。

(四)中醫治療。根據中醫「審因論治」、「三因制宜」原則辨證施治。臨床症見發熱者推薦使用升麻葛根湯、升降散、紫雪散等;臨床症見高熱、痘疹密布、咽痛、多發淋巴結腫痛者推薦使用清營湯、升麻鱉甲湯、宣白承氣湯等。

出院標準

符合以下標準可以出院:體溫正常,臨床症狀明顯好轉,結痂脫落。

02

關於印發不明原因兒童

嚴重急性肝炎診療指南(試行)

向上滑動閱覽

臨床表現

急性起病,多表現為乏力和納差、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消化道症狀,隨之出現尿色黃赤,皮膚、鞏膜黃染,部分患兒可有大便顏色變白、肝臟腫大、發熱和呼吸道症狀,個別可有脾臟腫大。少數病例可在短時間內進展為急性肝衰竭,出現黃疸進行性加重、肝性腦病等表現。

治療措施

應採取對症和支持治療為主的綜合救治措施,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評估精神狀態,監測實驗室指標,預防併發症。肝衰竭患者應及時轉診至有救治能力的醫院。

1.一般治療及護理:

(1)休息:減少體力消耗,避免劇烈運動;出現黃疸、嘔吐、乏力、納差時,應適當臥床休息。

(2)營養支持:保證熱量攝入,對能進食的患兒給予高碳水化合物、低脂、優質蛋白飲食,並補充多種維生素。進食不足者需靜脈補充。

(3)監測病情變化,積極糾正低白蛋白血症、低血糖、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紊亂,警惕肝衰竭等併發症。

2.對症治療:酌情選用護肝藥物,有膽汁淤積者可使用熊去氧膽酸等;注意保持大便通暢,便秘者可使用乳果糖,以減少毒物吸收。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可見,不管是新加坡或是中國,對於疾病或者危機都是秉著未雨綢繆的打算。

有備而無患,椰友們認為呢?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我在新加坡做了刮宮小手術,花了37000!」
  • 女傭跨5樓窗沿擦窗 僱主:我在旁看著
  • 獅城女新山受傷 求助無人理 還是新加坡最好!
  • 新加坡政要齊發祝福!為什麼東南亞國家都在過節?
  • 本田預虧六成 日產現25年最大虧損
  • 黃永宏:我國扮演中間人角色 無法左右大國決策但可誠實反饋
  • 女神卡卡星期天開唱掀時尚熱潮 閃亮前衛服飾需求增加四成
  • 應對近期冠病病例增加 本地一些企業已採取額外措施
  • 盛讚我國人民和未來願景 比爾蓋茨:迫不及待想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