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集會參與者以行動表示對同性戀、雙性戀與跨性別者等社群的支持,也許不可一概而論。
不過,邁入第14個年頭的「粉紅點」獲得熱烈反應,從中卻也多少可以看到社會風氣的風向標。
「我們想要讓決策者了解這個群體希望看到的各種社會變化,以及這些改變對他們所帶來的影響。」
粉紅點集會是國際上的常年集會,目的一向很明確,就是爭取社會對同性戀、雙性戀與跨性別者等群體的認同。
在西方社會,這一群體不只在社會上,在政治上已經獲得很有分量的存在感,內閣中的成員有同性戀者已是稀鬆常態,澳大利亞最近選出新的內閣,外長便是個同性戀女性,來自馬來西亞的華裔。
在新加坡,這一群體在爭取社會認同和政治上的存在感還有一段路要走。
據第377A節條文,無論是在公共或私人場合,男性與同性進行嚴重猥褻行為皆屬違法,可被判監禁最長兩年。我國政府的做法是保留第377A節條文,但不主動執法。
同性戀是個人的性取向,他們的生活屬於個人生活範疇,當局「不主動執法」,就是不鼓勵也不干涉。
但是,該群體要爭取的是同性戀的「除罪化」,然後才能在這個基礎上繼續邁進,同性婚姻合法化,甚至同性「夫妻」也能撫養兒女。這也是政府為何必須守住「377A節條文」這一關的目的。
今年的活動邀請出席者在標語牌上寫下他們希望看到的改變以及對於未來的願景。他們也可和標語牌合照並把照片投入設在現場的信箱中,由主辦方寄給各選區的議員。該群體正在擴大影響力是不言而喻。
在《聯合早報》的報道中,一位42歲的基金經理帶著妻子與一歲大的兒子一起參加集會,他說希望從小就為兒子灌輸包容的觀念。
這一次也第一次看到國會議員的身影,哥本峇魯區議員郭獻川和盛港集選區議員林志蔚的出席格外引人注目。
這次的「粉紅點」集會讓人看到,該群體所獲得的社會支持度正在升高中,也同時意味著新加坡人在這個課題上的立場分歧越來越明顯,這將是一場社會價值觀的攻守戰。
第四代領導人不斷強調社會包容,該群體便以「包容」爭取認同,並不斷擴大影響力。接下來,就看領導人如何在「有所堅持」和「有所包容」兩點之間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