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截稿較早,疫情數據今晚更新。
本期報道主要內容:
一、新加坡衛生部第二部長確診新冠
二、國藥一款疫苗對抗奧密克戎抗體幾乎探測不到
三、境外輸入病例新峰值很可能不晚於下周二出現
四、新加坡ICU重症回彈到雙位數,再現兒童病例
五、人口接種加強針比例升至78%
新加坡衛生部第二部長確診新冠
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長兼衛生部第二部長馬善高今天(6月23日)上午在個人社交平台上發布消息稱,自己確診冠病,由於接種過疫苗和追加劑,所以目前症狀輕微,在家隔離。
馬善高也因缺席工作,對原定計劃中的幾個活動主辦方表示了歉意。
(圖源:馬善高/Facebook)
根據《新加坡眼》不完全統計,新加坡至少已出現15名政要確診,其中王瑞傑是至今確診最高級別的政要,他於三天前(6月20日)在德國確診新冠。
國藥集團BBIBP-CorV疫苗
奧密克戎抗體幾乎探測不到
6月20日,《柳葉刀傳染病》發布的一個中國研究人員的報告指出,中國國藥集團一款名為BBIBP-CorV的新冠疫苗,在接種兩劑之後,受測者體內抗擊奧密克戎BA.2.12.1、BA.4、BA.5等亞型變異株的中和抗體「幾乎探測不到或只測到微量抗體」(was not or only minimally detectable)。
論文指出,奧密克戎的BA.2.12.1、BA.2.13、BA.4、BA.5全部都比BA.2具備更強的傳播力。
研究團隊讓25人接種兩劑中國國藥BBIBP-CorV疫苗,結果顯示,21人 (84%) 能檢測到能夠對抗早前的D614G變異病毒所產生的中和抗體,但是,卻只能探測到微量能夠對抗奧密克戎BA.1、BA.2、BA.2.11、BA.2.12.1、BA.2.13、BA.4/BA.5的中和抗體,或甚至探測不到。
(接種兩劑國藥BBIBP-CorV疫苗之後,能探測到對抗D614G的中和抗體,但是,對奧密克戎幾類病毒株,只能探測到微量,甚至探測不到)
研究人員接著讓25人接種國藥BBIBP-CorV作為加強針,讓30人以安徽智飛ZF2001為加強針。
結果顯示,接種BBIBP-CorV為加強針的,可以探測到對抗D614G的中和抗體幾何平均滴度增加了3.1倍。
對比A組(兩劑BBIBP-CorV)和B組(接種BBIBP-CorV為加強針),可看到B組對抗奧密克戎的中和抗體幾何平均滴度都提高了。
接種了國藥BBIBP-CorV為加強針的,24%至48%的受測者體內能探測到對抗奧密克戎亞型變異株的抗體。
接種安徽智飛ZF2001為加強針的,則增加了2.9倍;30%至53%的受測者體內能探測到對抗奧密克戎亞型變異株的抗體。
近九成為輕症/無症狀
在受測的80人當中,出現18個奧密克戎BA.1突破性感染、15個BA.2.2突破性感染。
18個BA.1突破性感染當中,5人(27.8%)為無症狀,11人(61.1%)為輕症,2人(11.1%)為中度症狀。這18人的年齡介於16歲至37歲,中位數為16.5歲。
15個BA.2.2突破性感染當中,9人(60%)為無症狀,4人(26.7%)為輕症,2人(13.3%)為中度症狀。這15人的年齡介於34歲至52歲,中位數為48歲。
18個BA.1突破性感染當中,13人(72.2%)接種了兩劑國藥BBIBP-CorV,3人(16.7%)接種了第三劑BBIBP-CorV作為加強針,2人(11.1%)接種了安徽智飛ZF2001作為加強針。
15個BA.2.2突破性感染當中,2人(13.3%)接種了兩劑國藥BBIBP-CorV,11人(73.3%)接種了第三劑BBIBP-CorV作為加強針,2人(13.3%)接種了安徽智飛ZF2001作為加強針。
報告結論指出,新冠的新變異株,例如BA.2.12.1、BA.4、BA.5可能形成新一輪感染。
這個論文由北京市微生物與流行病學研究所病原與生物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安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山東省疾控中心等單位的科學家所聯名撰寫。
據《聯合早報》報道,BBIBP-CorV是中國國藥集團生產的兩款新冠疫苗之一。此款疫苗不僅獲准在中國大規模使用,而且也曾出口到很多國家。
新加坡使用的則是中國國藥集團的另一款新冠疫苗,名為「Vero細胞」。這款疫苗在2021年5月獲得世界衛生組織列入緊急使用清單。
新加坡累計確診病例破138萬起
新加坡衛生部通報,截至6月22日中午1200時,新增確診病例5862起,含本土5245起、境外輸入617起,累計138萬3952起,破138萬起。
境外輸入昨天創歷史次高
新峰值可能不晚於下周二出現
昨天,境外輸入病例新增617起,為歷史次高,累計4萬1552起。
《新加坡眼》判斷,境外輸入病例會持續高企,下一個峰值很可能不晚於下周二(6月28日)出現。
本地確診病例以30%速度增長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本土病例七天移動增長率連續九天高於1.0,自前一天的1.23升至1.30,意味著前一階段七天出現100起,本階段七天則出現130起,漲幅30%。
《新加坡眼》曾多次提出,增長率應該會在1.0上下波動,直至達到群體免疫。
病毒無法根除,疫情起起伏伏十分正常。開放之後出現病例增多,完全是意料中事。關鍵是重症率和死亡率維持在低水平,民眾並不驚慌,心態平和,維持正常的生產、生活、學習秩序。
ICU重症病患回彈至雙位數
時隔13日再現兒童重症病例
新加坡昨天ICU重症病房有12人,比前一天增3人;ICU病房占用率為3.4%。
按年齡分,七旬或以上年長者有10人(+2),六旬1人(=),0-11歲兒童有1人(+1);括號內數字為今昨日比較。
這是自6月9日的13天以來,新加坡再次出現兒童ICU重症病例。
昨天通報無新增死亡病例
本波病死率維持在0.052%
衛生部昨晚通報無新增死亡病例,累計1405起,總體病死率為0.102%,與前一天同。
近期死亡人數和年齡分布如下:
按病毒株的種類劃分,新加坡經歷了原始病毒波,去年進入德爾塔波,現在是奧密克戎波。本波疫情病死率維持在0.052%,與前一天同。
新加坡流感病死率是0.1%左右。
上述奧密克戎波只是《新加坡眼》的粗略劃分,其中有一些死亡病例是感染德爾塔株,但死亡時間出現在奧密克戎波期間,所以我們仍劃入奧密克戎波統計。
新加坡原始病毒波感染的絕大多數是宿舍客工,年富力強,病逝2人;德爾塔波和奧密克戎波則主要感染社區,病逝者大多是年長者,年邁體弱。
人口接種加強針比例升至78%
過去28天,新加坡累計出現9萬5023起確診病例,其中99.7%(9萬4767起)為無症狀/輕症,0.2%(206起)曾需要/正需要普通輸氧,0.04%(35起)曾是/仍是ICU重症,0.02%(15起)死亡。
在國家疫苗接種計劃下,新加坡人口92%已全程接種疫苗,已接種加強針人口比例昨天升至78%。五旬以上人口以及高風險人員開放免費接種第二劑mRNA加強針。
加強針只對12歲以上人員開放,對5歲至11歲暫不開放;另,冠病康復者在九個月內無須打加強針。因此,加強針的人口覆蓋率與基本針覆蓋率肯定存在差距。
陽性率24.26%
實際比例肯定更高
昨天的新增確診病例當中,PCR核酸檢測陽性473人(8%),ART抗原檢測陽性5389人(92%)。
新加坡不做全員核酸檢測,而是讓民眾自行做抗原ART自測。抗原檢測雖然靈敏度不如核酸,但是速度快,成本低,而且避開集體檢測的風險,在已經暴發疫情的城市特別合適使用。
除了新加坡,還有很多國家也是採用這種模式。有些國家既不做全員PCR核酸檢測,也不做ART抗原自測,如俄羅斯、朝鮮。中國的香港特區本來也認定ART陽性為確診,但後來認為「假陽性」比例高,造成確診數據虛高現象,因此不再以ART陽性為確診,而必須經過PCR核實才算確診。
《新加坡眼》根據衛生部數據計算,新加坡陽性率為24.26%。
衛生部多次指出,考慮到不少ART抗原自測陽性沒有上報,感染人數實際上肯定更多,總體陽性率肯定更高。有專家判斷,總體陽性率可能已經達到60%至80%。
陽性率越高,越接近群體免疫,病毒仍會傳播,但速度放緩、重症和死亡下降。當局制定政策考慮的不是感染人數,而是重症和死亡,並在醫療資源無擠兌風險的前提下,儘快儘可能大範圍的開放。
普通輸氧病患增至30人
普通住院病患降至280人
普通輸氧病患有30人,比前一天增3人。
普通輸氧病人使用的是普通隔離病房和面罩式呼吸機,無創,無須建立人工氣道,不插管。
隔離病房的普通型病患280人,比前一天少9人。
德爾塔感染病人0.8%需要輸氧,奧密克戎感染病人需要輸氧的比例少於0.3%。
— END —
編輯: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