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类型的肺结核,关系到到底会不会传染给别人。
警惕!深扒肺结核特性 初始症状竟如长期新冠后遗症?
是活动性肺结核,还是潜伏性肺结核?
新加坡国家传染病中心的官方定义,两种类型的肺结核特性如下
1)活动性结核病 (active tuberculosis)
可能把结核病传染给他人,需要即刻接受治疗。
在一般情况下,只要根据医生指示服药,患者都可顺利治愈,甚至超过95%有药物敏感性肺结核的人士也都会完全康复。
但如果没有遵守服药指示,结核病有可能复发,患者也可能对一些结核药物产生抗药性。
2)潜伏结核感染 (latent TB)
即患者曾接触造成结核病的结核杆菌,但结核杆菌在体内处于非活动状态,没有任何症状。
无症,同时也不会把结核病传染给任何人。
这种情况下,患者可以接受预防性治疗,以免日后引致活动性结核病。
所以两种肺结核,最大的属性差别就在于会不会传染给别人。
那么这次组屋肺结核感染群,以及那个新关联病例,到底是活动性肺结核,还是潜伏性肺结核?
这一点卫生部目前正在研究。
但回溯2022年新加坡发现肺结核的情况来看,活动性肺结核的可能性比较大。
今年3月2日,卫生部接到7起肺结核病例通报,确诊时间为2月到3月。皆来自惹兰红山第2座组屋。 经过基因分析后,4月才确认这7起病例由相似基因组成。这意味着肺结核病例之间理应有关联。
但这就是奇怪的地方: 7个病例之间,彼此没有接触过,也没有在同一地点聚集过。可他们却不约而同确诊肺结核。
那这些病例是如何传染给对方的?
再说说现在,截止6月23日,这个肺结核感染群发现约170人确诊,并且还多了一个新关联病例。
这意味着肺结核在过去一个月内持续传播。
那么,肺结核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飞沫传播:如果患者的痰液检验出细菌,细菌就可能附着在咳嗽、吐痰、讲话所产生的飞沫。致病飞沫的飞行距离约1-2米内,不慎吸入带菌飞沫,有可能感染。
空气传播:如果患者的飞沫接触到空气(例如随地吐痰、未戴口罩等),细菌就可能附着在尘埃上,飘到更远的地方,扩大感染范围。
警惕这些症状!他因肺结核 左上肺破了一个洞!
肺结核治疗棘手吗?
可以很明确地说,肺结核可以治,但麻烦。
活动性的肺结核病患,首先要经过药物治疗2到3周,近一个月的时间,来降低自身的传染力。
直到活动性肺结核转化变成潜伏性肺结核,不再具有传染力。
转变成潜伏性肺结核后,还要再经历6个月到9个月的治疗,最后才能痊愈。
光是治疗时间,就长达半年以上。
这个过程中,潜伏性结核患者如果没有按时吃药,有可能再恶化变成活动性肺结核。
此外,没有按时服药,也可能变成抗药性结核病,那么治疗难度更高,治疗时间也会变长。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新加坡2月、3月出现7个肺结核病例,但一直到5月还有3人在治疗。
所以综上对于肺结核就三个字:需警惕!
但现在的问题在于,肺结核的初始症状跟新冠后遗症相像......
据数据,长期新冠后遗症出现频率最高的症状依次如下:疲倦、呼吸困难、关节痛、胸痛、咳嗽、嗅觉失灵等等。
患有肺结核的症状包括:
咳嗽、发烧、夜间盗汗、体重减轻、没什么胃口、咳血、胸痛、疲劳疲倦。
因为症状相似,所以有人将肺结核跟新冠后遗症相混。
这事就发生在6月15日,中国台湾。
当天,台湾医院发现一个56岁男性患者,他感染新冠从确诊到康复,连续咳嗽超过4周。
他以为自己有新冠后遗症。因为身边有朋友也有类似症状,即痊愈后还在持续性咳嗽。
而且看了各种报告,新闻,都说新冠痊愈后很多人都出现持续咳嗽情况。
他不以为然,实在咳嗽到受不了,才到医院检查。
没想到,却惊悚发现自己其实感染了肺结核,X光检查出左上肺有一个2.5公分的破洞......
据医院官方通告,这个56岁卢姓男子的痰液抹片结核菌为阴性。但电脑断层扫描判定左上肺破洞为肺结核菌所造成。
目前这个病人正在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进展未知。
因为这个男子的遭遇,当地医师特别提醒:
如果患者将咳嗽认定为新冠后遗症导致的咳嗽,那么就容易忽略其他导致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