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新增確診8709例,新增死亡1例。
本期報道主要內容:
一、新加坡第二針追加劑接種指南
二、男 童難以斷定是冠病所致死亡
三、境外輸入病例創歷史新高,本土病例創三個月新高
四、總體病死率降至0.99%,奧密克戎波病死率降至0.050%
五、ICU重症病患維持在9人,ICU占用率2.6%
新加坡第二針追加劑接種指南
6月28日,新加坡新增病例暴增11504起,時隔3個月再次突破一萬+。
面對第5波疫情來襲,目前最安全的辦法還是儘早接種疫苗。
6月29日,新加坡政府給民眾推送了關於接種疫苗和追加劑的最新指導。
政府建議如下人群儘早完成接種:
• 60歲及以上人士應該立刻接種第一劑追加劑
• 當局鼓勵80歲及以上人士以及較高風險病患在接種第一劑追加劑約五個月後,再接種第二劑追加劑
• 50歲至79歲人士可選擇是否要接種第二劑追加劑。
以下是聯合檢測與疫苗接種中心工作時間和地址,大家都可以直接walk-in前往打疫苗:
同時感染三種病毒
男童死因難斷定是冠病所致
新加坡昨天通報一歲半男童同時感染三種病毒病逝。
男童父親Farath Shba前天在領英發帖,他說,「過去幾天十分艱難,我兒子在與病魔勇敢戰鬥幾天之後,前往另一個世界了。」
(男童父親6月22日在領英上發帖)
Farath Shba在6月22日也在領英發帖。他說,兒子在重症病房,腦部腫脹,醫生說無法消腫,無法施救。情急之下,Farath到社交媒體發帖,希望有人能推薦能幫到他的腦科醫生。
男童扎希 (Zaheer Raees Ali) 因冠病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腸道病毒感染引發的腦炎 (Encephalitis) ,6月27日病逝。專家指出,男童同時感染三種病毒實屬罕見,無法確定死因是否由冠病病毒導致。
儘管無法判斷是否由冠病致死 (die of covid) ,但既然檢測出陽性 (die with covid) ,衛生部仍將之歸納進冠病死亡數據。
據《聯合早報》6月28日報道,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全球衛生)及傳染病系主任許勵揚副教授表示:「同時感染三種病毒是不尋常的,目前從報道中也無法斷定是哪一種病毒直接造成男童死亡,腸道病毒和新冠病毒都會引發腦炎。
亞太臨床微生物學與傳染病學學會會長淡馬亞(Paul Tambyah)教授也說,男童的情況十分罕見,目前還不清楚為什麼當局將他列為因冠病併發症而死亡。相較於腸道病毒,新冠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不是導致孩童腦炎的常見原因。
時隔三個月
新加坡昨新增病例又破萬起
衛生部通報,截至6月28日中午1200時,新加坡新增確診病例1萬1504起,含本土1萬零732起、境外輸入772起,累計142萬5171起,破142萬起。
昨天是星期二。通常,星期天的確診數據較高。
儘管存在「黑色星期二」的因素,但是,昨天的病例暴增,「黑色星期二」只是次要因素,主要原因是奧密克戎BA.4、BA.5已在新加坡形成第五波。
過去一周,在本土新增病例當中,感染奧密克戎BA.4、BA.5的比例已升至45%。
今年四月,新加坡開設三所養老院,可以收治輕症/無症狀年長者,減輕醫院的壓力。
境外輸入昨增772起
不出所料創歷史新高
過去幾天,《新加坡眼》多次預測,境外輸入病例會持續高企,6月28日很可能出現新峰值。
不出所料昨天,境外輸入病例新增772起,為歷史新高,累計4萬5015起。
《新加坡眼》判斷,境外輸入病例會持續高企。
新增本土病例18%為兒童和青少年
昨天新增本土病例當中,0歲至11歲兒童占10%,13歲至19歲青少年占8%。各年齡組分布如下:
增長率連續15天高於1.0
已逼近四月下旬大開放之後的水平
本土病例七天移動增長率連續15天高於1.0,自前一天的1.56升至1.62,意味著前一階段七天出現100起,本階段七天則出現162起。
1.62的增長率,已經接近5月11日出現的1.76;當時,新加坡由於4月26日的大開放,確診數據出現幅度較大的新增。《新加坡眼》判斷,增長率很快將突破1.76,甚至突破2.0。
《新加坡眼》曾多次提出,增長率應該會在1.0上下波動,直至達到群體免疫。
病毒無法根除,疫情起起伏伏十分正常。開放之後出現病例增多,完全是意料中事。關鍵是重症率和死亡率維持在低水平,民眾並不驚慌,心態平和,維持正常的生產、生活、學習秩序。
七旬或以上年長者死亡1人
總體病死率降至0.099%
衛生部昨晚通報1起新增死亡病例,累計1410起,總體病死率自前一天的0.100%降至0.099%。
昨天通報的新增死亡病例為七旬或以上年長者,病逝於6月27日。近期死亡人數和年齡分布如下:
按病毒株的種類劃分,新加坡經歷了原始病毒波,去年進入德爾塔波,現在是奧密克戎波。本波疫情病死率自前一天的0.051%降至0.050%,為流感病死率的一半。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上述奧密克戎波只是《新加坡眼》的粗略劃分,其中有一些死亡病例是感染德爾塔株,但死亡時間出現在奧密克戎波期間,所以我們仍劃入奧密克戎波統計。
新加坡原始病毒波感染的絕大多數是宿舍客工,年富力強,病逝2人;德爾塔波和奧密克戎波則主要感染社區,病逝者大多是年長者,年邁體弱。
一人好轉 一人病逝
ICU重症病患維持在9人
昨天ICU重症病房有9人,與前一天同;ICU病房占用率為2.6%。
按年齡分,七旬或以上年長者有5人 (-1,病逝) ,六旬2人 (=) ,40歲至59歲中年人2人 (+1) ;括號內數字為今昨日比較。
陽性率24.98%
實際比例肯定更高
昨天的新增確診病例當中,PCR核酸檢測陽性383人 (7%) ,ART抗原檢測陽性4926人 (93%) 。
新加坡不做全員核酸檢測,而是讓民眾自行做抗原ART自測。抗原檢測雖然靈敏度不如核酸,但是速度快,成本低,而且避開集體檢測的風險,在已經爆發疫情的城市特別合適使用。
除了新加坡,還有很多國家也是採用這種模式。有些國家既不做全員PCR核酸檢測,也不做ART抗原自測,如俄羅斯、朝鮮。中國的香港特區本來也認定ART陽性為確診,但後來認為「假陽性」比例高,造成確診數據虛高現象,因此不再以ART陽性為確診,而必須經過PCR核實才算確診。
《新加坡眼》根據衛生部數據計算,新加坡陽性率為24.98%。
衛生部多次指出,考慮到不少ART抗原自測陽性沒有上報,感染人數實際上肯定更多,總體陽性率肯定更高。有專家判斷,總體陽性率可能已經達到60%至80%。
陽性率越高,越接近群體免疫,病毒仍會傳播,但速度放緩、重症和死亡下降。當局制定政策考慮的不是感染人數,而是重症和死亡,並在醫療資源無擠兌風險的前提下,儘快儘可能大範圍的開放。
99.8%為輕症/無症狀
過去28天,新加坡累計出現11萬2469起確診病例,其中99.8% (11萬2219起) 為無症狀/輕症,0.2% (204起) 曾需要/正需要普通輸氧,0.03% (30起) 曾是/仍是ICU重症,0.01% (16起) 死亡。
在國家疫苗接種計劃下,新加坡人口92%已全程接種疫苗,已接種加強針人口比例為78%。五旬以上人口已開放免費接種第二劑mRNA加強針。
普通輸氧病患增至36人
普通住院病患增至392人
普通輸氧病患有36人,比前一天增10人。
普通輸氧病人使用的是普通隔離病房和面罩式呼吸機,無創,無須建立人工氣道,不插管。
隔離病房的普通型病患392人,比前一天增7人。
德爾塔感染病人0.8%需要輸氧,奧密克戎感染病人需要輸氧的比例少於0.3%。
— END —
編輯: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