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復甦,新加坡2021年服務貿易比2020年有增長,而且回彈到疫前水平之上。
新冠疫情對新加坡服務出口打擊很大,整整花了七個季度的時間才復甦到疫前狀態。
相比之下,2003年SARS(中國稱「非典」)危機,新加坡服務出口僅費時兩個季度便復甦;在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新加坡服務出口則花了六個季度復甦。可見,新冠疫情對新加坡服務貿易的負面影響比SARS和全球金融危機還大。
在經歷2020年疫情高峰之後,新加坡服務出口終於觸底反彈,從2020年的-1.6%回升至2021年的6.7%。
在今年第一季度,服務出口除了旅行一項,其他的都復甦至疫前狀態,甚至比疫前高。
在疫情高峰的2020年,新加坡服務出口的十大貿易夥伴依次為:美國、日本、澳洲、中國大陸、香港特區、愛爾蘭、瑞士、英國、盧森堡、馬來西亞。
同年,新加坡服務進口的十大貿易夥伴依次為:美國、中國大陸、香港特區、日本、英國、印度、瑞士、台灣地區、韓國、澳洲。
過去20年,新加坡與中國的服務貿易走勢是這樣的:
無論是新加坡對中國的服務出口或進口,排第一位的都是交通運輸。
中新兩國的經濟結構有很強的互補性,因此,兩國在服務貿易上存在很大的合作空間。
北京九月舉辦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
6月24日,服貿會亞太國家線上推介會成功舉辦,來自17個亞太國家和地區的政府機構、商協會及企業代表共126人參會。
其中,《新加坡眼》董事許振義博士在會上介紹了新加坡服務貿易的現況與發展,以及與中國的合作機會。
除了《新加坡眼》外,在交流會上作報告的企業還有:松下電器、巴基斯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和馬來西亞婆羅洲農業合作,代表外國政府作報告的有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日本、阿聯、斯里蘭卡、澳洲、紐西蘭的官方機構。
2022年服貿會正緊鑼密鼓籌辦中,日前已順利進行了十場「雲推介」活動。後續還將繼續舉辦線上推介活動,及時發布2022年服貿會最新信息。
服貿會是全球服務貿易領域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展會和中國服務貿易領域的龍頭展會。在2012年,由中國國務院批准,由中國商務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簡稱京交會)。2019年正式更名為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服貿會)。
現在服貿會同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博會)一起被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三大展會平台。
(圖源:2021服貿會現場/中國中央電視台)
2022年服貿會計劃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聚焦服務貿易熱點趨勢,開展全球服務貿易峰會、展覽展示、論壇會議、推介洽談、成果發布及配套活動。
各界媒體對本場推介會給予了高度的關注,香港商報、大公網、新華財經、北京青年報都對本地推介會進行了宣傳報道。
— END —
編輯:ABC,L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