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智庫調查顯示新馬兩國另一共同點:在中美之間,對中國多些好感

2022-07-01

據美國知名的皮尤研究機構前天(6月29日)發布的關於「對中國看法」的民調,隨著受調查對象對中國日益增強的軍事和經濟實力、人權問題以及2019冠狀病毒源頭的擔憂加劇,中國的國際聲譽在過去幾年惡化。

毫無懸念,調查顯示,發達經濟體延續去年「普遍不喜歡中國」的趨勢,參與調查的19個的發達經濟體當中,有16個經濟體的公眾對中國充滿負面印象。

然而,只有新加坡馬來西亞對中國持正面看法比重過半,對中國持負面看法的比重未過半的三個國家,則是新馬兩國和以色列

19大經濟體的民眾對中國的正負面觀感比率。(皮尤研究中心)

19個經濟體接受調查的民眾當中,對中國抱持負面觀感的受訪者比率中位數為68%。換句話說,68%對中國沒有好感,對中國抱持正面看法的比率只有27%。

去年參加調查的有17個發達經濟體,今年擴大至19個,增加了馬來西亞、以色列,波蘭、匈牙利、但少了紐西蘭台灣,近2萬9000人受訪。

參與調查的19個經濟體的分別是:

歐美:美國、加拿大、瑞典、荷蘭、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比利時、波蘭、匈牙利、希臘

中東:以色列

亞太區:日本、澳大利亞、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

新加坡是唯一對中國持正面看法比重較去年上升的國家 在去年的調查結果,只有新加坡和希臘對中國持正面看法。今年的調查「走」了個台灣,「來「了馬來西亞和以色列,讓對中國持較正面看法的經濟體增加至三個。

連續第二年納入榜單的新加坡此次共有1001名新加坡成年人接受了電話訪問,該調查於今年3月至4月間進行,訪問語言包括馬來語、英語及華語。

新加坡人對中國的好感度從去年的64%上升到今年的67%。僅有34%受訪者對中國持有負面觀感,這一比例與去年相同。

新加坡也是受訪國家中,唯一持正面看法比重較去年上升的國家。

我國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傑(右)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於2021年12月29日以視訊連線方式,召開新中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JCBC)會議,並在同時不同地揭曉大熊貓寶寶的名字。(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馬國雖較正面看待中國,但好感度有下降 馬來西亞繼2015年,今年再次納入這個榜單。此次共有1003名馬國成年人接受了電話訪問,該調查於今年3月至4月間進行,訪問語言包括馬來語、英語及華語。

馬來西亞人對中國的好感度與新加坡接近,對中國持正面看法的人比率占了60%,另有39%受訪者對中國持有負面觀感。

不過這些年來,馬國人對中國的好感度下降了許多。據2015年的數據,對中國持正面看法的人比率為78%,只有17%受訪者對中國持有負面觀感。

以色列受訪者中對中國持正面或負面看法者數目幾乎相當。對中國有負面觀感的比率為46%,有好感的比率是48%。

不過,以色列對中國的負面觀感也更強烈。以色列最後一次納入這個榜單是在2019年,當時對中國持正面看法的人比率是66%,只有25%受訪者對中國持有負面觀感。

在經濟危機以來一直歡迎中國重大投資的希臘,50%的人認為,中國對希臘不利,是歷來新高。

該國去年對中國的好感高於負面感,對中國有負面觀感的比率為42%,有好感的比率是52%。

美、韓、德、加對中國的負面感創歷史新高 對中國負面觀感最濃烈的幾個經濟體包括日本(87%)、澳大利亞(86%)、瑞典(83%)、美國(82%)、韓國(80%)、德國(74%)及加拿大(74%)。

聲明說,美國、韓國、德國和加拿大的數字都達歷來新高。其中,美國的數字比2021年高了6個百分點。

整體來看,包括澳大利亞、比利時、瑞典、英國和加拿大在內,比起老年人,年輕人對中國的看法比對美國的看法正面。

韓國是唯一的例外,年輕人與年長者的看法與這些國家相反。

民調報告作者之一、皮尤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蘿拉·西爾弗 (Laura Silver)就告訴媒體:

「對中國持負面看法的人的比例繼續處於或接近歷史最高水平。在我們調查的大多數地方,在我們過去發布的三份調查報告中都是如此,而很少有地方對中國的看法變得更加積極。」

有趣的是,儘管民眾對中國持負面看法,但他們針對雙邊關係回答問題時,62%的人說,中國和他們國家的關係很好,只有32%的人認為關係不佳。

除了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瑞典,其他經濟體都認為自己的國家和中國關係相當好。其中,新加坡位於榜首,有高達90%的受訪者認為,新加坡和中國的關係很好。

19大經濟體的民眾針對雙邊關係好壞的比率。(皮尤研究中心)民調結果認為,對中國的負面看法與中國的人權政策有關聯。

在接受調查的國家中,有79%的人認為這些政策是一個嚴重的問題,47%的人說它們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在被問及的四個問題中,更多的受訪者將中國的人權政策稱為非常嚴重的問題。其他三個問題分別是:中國的軍事力量、與中國的經濟競爭和中國對所在國家的國內政治參與。(皮尤研究中心)大多數國家的受訪者認為,促進中國改善人權更為重要,即使這意味損害與中國的經貿關係。

不過與西方國家相比,大多數以色列人、新加坡人、馬來西亞人以及韓國人呼籲政府優先考慮經濟關係,而非處理人權問題。

2016年9月2日,正在中國訪問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左)在中國杭州西湖國賓館與習近平進行雙邊會談。(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另一方面,這項針對18個國家的調查顯示,約69%的新加坡受訪者和62%的馬來西亞受訪者表示,他們對習近平有一定或很大的信心,而對拜登有信心的比率則為48%(新加坡)和53%(馬來西亞)。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去年對美國總統拜登有70%的信任比率。

報告也顯示,

在新馬兩個國家,那些認定為華裔的人,比那些認定為其他種族的人,更有可能對中國和習近平持好感。


相关文章

  • 新加坡新冠病例激增17%,創年度新高!一大波人再現:刀片嗓
  • 震驚!新加坡16歲少年豪擲千元享受"特殊服務",父母臥底揭發按摩店黑幕!
  • 「我在新加坡做了刮宮小手術,花了37000!」
  • 三名拉丁美洲籍男子飛新加坡,闖豪宅盜走大量現金和珠寶!27小時內遭警方逮捕!
  • 獅城兩中國男涉自導綁架  被控欺詐及企圖犯罪
  • 新加坡合影門後續:有圖就實錘?律師函警告,何晶出手闢謠
  • 新加坡一周14000例!新冠病例創2025年新高,兒童占比最高
  • 兩人的一滴滴鮮血,都……
  • 濱海灣的這把巨型椅子超出片,目測是下個網紅打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