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认为“李光耀是新加坡中华文化和华文教育的终结者”,果真如此吗

2021-11-19     缘分     29370

在华文教学、华文人才的培养等方面我给李先生提出的建议和李先生上课,我们也不时谈及新加坡的华文教学。这些谈话,就曾经给教育部的高级官员们带来许多不便。他们就曾经当面对我说,如果有什么建议可以直接向他们提出, 不要在李先生面前提及。但当李先生问起一些关于华文和华文教学的事时,我总不能不坦白说出自己的看法,我总不能敷衍他。因为这些谈话,给有关的人员带来不便,不是我有意为之的。

李先生有时也要我在华文教学、华文人才的培养等方面提出建议。2001年,我就曾经对吸引马来西亚华族学生的事,提出一些建议(这个建议书是以英文书写的,我简单译为中文)。建议书包括下列的内容:我对马来西亚华族学生的观察:

马来西亚华族学生基本上都不同程度地掌握了三种语文:英文、中文和马来文。和新加坡的学生比较,他们说英语的能力较弱,而说马来语的能力较强。

马来西亚的华族学生掌握中文的能力和热爱华文文化的热忱,远远超过新加坡学生。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忱远比殖民地时期更高。马来西亚的特殊环境使得他们更热爱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因此掌握了更高程度的华文。

南洋理工大学里有关中华文化的活动,他们都积极参与,而且他们之间的凝聚力很强。南大中文学会拥有6到7百个会员,大部分是马来西亚学生。他们参与书法、中国画、表演艺术、歌咏团、文学创作等等活动,也创办文学双月刊。

上面的观察可以从下列事实得到说明:1997年国际大专华语辩论比赛,在新加坡举行,马来西亚队获得冠军。1999 年在中国举行,马来西亚队获得亚军。由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世界华文文学比赛,小说的得奖者也是马来西亚的大学生。这些都不是偶然的现象。

他们和新加坡学生和谐相处,那些说流利英语的,都能和新加坡学生共同组织各种学生活动。他们也愿意成为新加坡公民。除了来自沙巴的学生之外,他们大部分都希望能留在新加坡工作。

建议:

1. 新加坡的大专机构开设中文副修,让在大专里就读的新马学生选修,以培养中文人才。马来西亚学生选修中文副修,能刺激本地学生的学习。

2. 吸收马来西亚中文大专的学生来新加坡学习:南方学院等四所马来西亚的私立大专,只提供三年课程,我们可以吸收它们的毕业生到来学习,以取得学士学位,然后留在这里工作。

3. 吸收独中和其他私立中文大专以及大学中文系的学生来新加坡当华文教师。 2004年6月3日,我对华文教学再一次提出书面的意见(这个书面意见也是以英文书写,我简单译为中文):

一、政策的层面:在多种语言,多种民族的新加坡社会里,普及英语作为行政语言,各民族之间沟通的语言,是非常成功的。但对于母语,我们不考虑家庭背景,只限定一个程度,恐怕是不现实的。以华文为例,对那些家里说华语的学生来说,程度太低了,而对于没有华语背景的学生,程度可能太高了。如果我们考虑学生的家庭语言背景,政策上应该允许有不同程度的华文课程。

二、关于读写:

1. “O”水准考试,降低华文第二语文写的比重而提高阅读理解的比重,是可行的。高级华文却必须维持原来的程度,读和写的比重照旧。

2. 在华文教学里,即使是华文第二语文,对于汉字的认读和书写,不应该减轻它的重要性。理由如下:

A. 在书写时,无可否认的,电脑能提供一定的帮助。但小学阶段,是学习认读与书写汉字的最好阶段,我们不应该太早剥夺学生在关键时期学习书写汉字的机会。

B. 只有能书写基本的汉字,认识字的结构,才有可能在电脑屏幕上选出正确的汉字。我们的高级官员,在给来自中国的市长和副市长班做简报时, 将“联络网”的“络”选了“落”,“商务支援署”的“署”选了“暑”,“资金实力”的“实” 选了“势”等等,就说明了如果一个人没有认读汉字的基本能力,电脑也帮不了他。

3. 增加用华语教学的科目。

A. 如果我们认真要培养华文精英,就必须考虑多提供一些用华文为教学媒介语的科目。只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学校里用华文,他们才有可能掌握好华文。

B. 我建议考虑开设这些科目:中英对译、华文文学选读、现代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导论等,作为“O”水准考试的科目,并且尽可能延长到初级学院。

有些人认为“李光耀是新加坡中华文化和华文教育的终结者”,果真如此吗

4. 对双语精英给与适当的奖励:

A. 在聘用或擢升公务员时,精通双语的,应该给与适当的奖励。只有这样,人们才会将母语看作和他们有密切关系的语言。

B. 为双语精英提供奖学金。这个奖学金的层次应该和总统奖学金相当。

C. 我们应该让新加坡人民了解,双语精英的职业前景以及对他们的要求,如此他们才能认真对待语言的学习。

5. 华文教师的培训:华文教师的语文程度正在下降,我们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处理这个难题。不可以等到不可收拾的时候,才考虑这个问题。我建议采取下列的措施:

A. 小学的华文教师大部分只修读“O”水准的高级华文。他们在教育学院受训时,大部分的科目都以英语为教学媒介语。我建议对这些受训的华文教师,教育学院应该将一些科目的教学媒介语改为华文,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华文接触。

B. 我国两所大学的中文系应增加以华文为媒介语的科目,让主修华文的学生选修,以保证华文主修的学生具有适当的语言和文化基础。

2004年2月由教育部前提学司黄庆新领导的12人“华文课程与教学法检讨委员会”,探讨如何改进华文课程,教学法和评估方式。我也是委员之一。资政在这次的检讨过程中, 全程参与。我给资政写了下面的意见: “我非常高兴您能亲自处理华文教学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新加坡人了解华文问题的重要性,才能让不同背景的人认真地考虑华文问题,以取得共识,方便华文问题的处理。 我完全赞成您对华文在新加坡的地位的分析,以及对华文程度的要求等等看法。保留华文是新加坡人的共同责任,这一点必须加以强调。所以,我认为除了华文媒体之外,您也应该见一见英文媒体。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