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新加坡,收割一个时代

2022-07-05     缘分     26081

去新加坡,收割一个时代

图:视觉中国

李明达发现,几乎所有中国大型投资机构都在关注新加坡的机会。

此时来新加坡的中国投资人有三类,第一类是考虑投资市场。受到去年中国教培行业整顿的影响,许多投资人开始担心中国的监管政策会影响其他行业,认为现阶段海外市场或许更适合投资。

第二类是看中了新的商业机会。在新加坡,出门不可以只带智能手机,这里的人们习惯用信用卡支付,也有不少公司提供移动支付App,但都没能改变人们的支付习惯。甚至在这里叫网约车,也是刷卡或现金支付。这些是新加坡目前尚可挖掘的现成机会。

网约车、外卖、电商、移动支付等互联网服务已经在新加坡和东南亚其他国家落地,但体验都不算好。新加坡的外卖骑手骑的是自行车,配送时长难以保证,遇到下雨天,几乎叫不到外卖,配送费也相对高昂。

新加坡的主要电商平台是腾讯投资的Shopee(虾皮)和阿里巴巴控股的Lazada(来赞达)。新加坡寸土寸金,很难容下电商供应链里的大仓,顾客在电商平台购买的产品,大多要通过跨境物流收货,出关、入关导致时效性较差,物流成本也更高。由于电商平台没有形成供应链优势,很多时候价格都比在品牌方的官网售价更贵。

新加坡202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高达7.28万美元,有足够强大的消费能力,但还没有一家公司能够充分挖掘这里的市场。在新加坡的社区里,早已出现了社区团购模式,基本都是由中国人发起,一个小区一起在淘宝上购物,再一起走海运物流运过来,这样能省不少钱。

熟悉并掌握中国互联网行业打法的人们,迫不及待想来到这里施展拳脚。2020年,包括字节跳动、腾讯、阿里巴巴、华为在内的多家中国科技公司,都开始在新加坡设立新的分公司或是扩张规模。

投资人闻风而动,“(中国)国内市场已经很难找到孕育新巨头的领域了”,一位投资人告诉《财经十一人》。

不仅如此,自从元宇宙概念走红之后,Web3.0、区块链,虚拟货币等领域也跟着水涨船高。但是在中国,这些领域或多或少都有相关政策限制。放眼海外,不同国家和市场对这些新兴领域的法律要求各不相同,开放的国家屈指可数。

“华人世界中最拥抱元宇宙相关产业的就是新加坡。甚至有一些在美国市场都受限制的业务,在新加坡也可以做。”前述律所合伙人说,“可能瑞士、瑞典也很开放,但是离中国又太远了”。

第三类则是更多考虑个人因素——通过投资移民。由于近年来想移民去新加坡的人数大涨,新加坡政府迅速提高了移民门槛。过去购买一套房产就可以办理移民,现在则要求在新加坡当地开设公司,解决当地就业,以及缴纳一定税额。

去新加坡,收割一个时代

新加坡敞开怀抱

中国人想去新加坡,新加坡也在积极主动吸引中国公司。

多个考察过新加坡市场的公司人士或对接此类业务的人士接受《财经十一人》采访时几乎都提到,在新加坡开公司非常简单。前述律所合伙人在今年3月时,介绍一家中国公司来新加坡开设办公室,只花了不到两个月时间就全部办好了。

一家芯片公司刚刚在新加坡注册落地。该公司创始人提到,新加坡政府会主动提供园区以及租金补贴,还会提供便宜的法律、会计的服务。“最近新加坡还在推出一个计划,科技创业团队的优秀人才,可以每个人有5万新加坡元的补贴,我们也准备申请”。

谢采含是新加坡交易所北京代表处的首席代表。她告诉《财经十一人》,新加坡拿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支持华人企业。中国企业上市途径的选择很多,过去并不太愿意选择新交所上市,新交所试图主动物色一些优质中国公司,来打开中国市场。

中国电动汽车明星公司蔚来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了。

2022年5月20日,蔚来以介绍上市的方式登陆新交所。一个月内敲定、两周内落实中介、直接进入尽调流程。谢采含透露,新交所和蔚来在今年初才开始接触,到上市成功仅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其中监管审核只用了两个月。

为什么能够如此高效?她认为,原因首先是蔚来具有迫切的融资需求,且非常熟悉国际资本市场操作。“其他公司一开始最关心的还是新交所能给企业带来什么,但我第一次见李斌,他就告诉我们如果蔚来在这里上市将给新交所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在此基础上,新交所的独特规则为蔚来打开了快车道——由于蔚来已经在纽约和香港上市了,有些尽调工作就不需要再重复进行,新交所的监管审核也可以依托一部分在另外两个市场做的披露。语言和文化上相通让新交所能持续 与中国的监管机构保持良好沟通。

这是一场“双赢”。蔚来上市之后,包括后续对接政府部门、产品在东南亚的推广、国际机构和投资人的引荐等,新交所还在持续提供帮助。而对新交所来说,在蔚来之后,其不仅吸引到了大批有意回流的中概股公司的问询,同时还引起了东南亚独角兽企业的关注。

长期以来,新交所被认为资金池子小、流动性有限,与中国香港交易所相比,后者目前有近3000家上市公司,新交所目前只有700家公司。谢采含坦陈,新交所最大规模企业在中国香港也排不到前10名,但优势在上市流程方面相对简单、速度快,且投资人较为国际化,因此更适合一些已经在发达国家司法管辖区上市,且有意发展国际业务和东南亚市场的企业二次上市或介绍上市。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