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语言学家迷上新加坡厕所的这样东西,还为它撰写论文

2022-07-06     缘分     14771

美国语言学家迷上新加坡厕所的这样东西,还为它撰写论文

美国语言学家迷上新加坡厕所的这样东西,还为它撰写论文

来自美国语言学家Kelsi Matwick和Keri Matwic。(南洋理工大学面簿)

作者 侯佩瑜

信去过新加坡公厕的蚁粉,应该都看过以下这些海报。

美国语言学家迷上新加坡厕所的这样东西,还为它撰写论文

不要蹲在马桶上。(环境局)

美国语言学家迷上新加坡厕所的这样东西,还为它撰写论文

请把厕纸扔进垃圾桶里。(环境局)

不少蚁粉虽知道这些漫画海报的存在,但从未认真细读过。即使读完,也只是一笑置之,不会深究。

然而,来自美国的语言学家Keri Matwick和Kelsi Matwick,在2018年来新加坡时,却被这些“有关使用公厕的礼仪”海报深深吸引,觉得它们非常有趣,然后就决定进行学术研究,为此撰写论文。

《海峡时报》报道,这对双胞胎姐妹认为这些海报“幽默但复杂”,在其他国家并不常见,于是决定研究这些海报在新加坡“保持公厕整洁”(Keep the Toilets Clean)运动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编按:1968年起,新加坡推出“保持新加坡清洁”(Keep Singapore Clean)运动,“保持公厕整洁”就是这项运动的活动之一。)

目前,Keri是南洋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的讲师,Kelsi则是佛罗里达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兼职讲师。

她们把研究结果写成了一篇题为《漫画和幽默作为新加坡政府在公共卫生海报上的沟通方式》的论文,该论文在今年4月发表在《话语、语境与传媒》学术期刊(Discourse, Context & Media journal)上。

美国语言学家迷上新加坡厕所的这样东西,还为它撰写论文

这些海报都出自《海峡时报》的漫画作家李子超之手。他的漫画内容都很本土,常能在严肃话题上幽人一默。

海报是配合我国的“保持公厕整洁”而制作的,通常贴在图书馆、地铁站和小贩中心、商场等的公共厕所里。

该研究指出,选择漫画作为传达信息的媒介,让所有年龄层的公众更容易对这个“难以启齿”的话题产生共鸣和记住它。

此外,漫画的幽默和视觉、语言的相互作用,简单的叙事情节和夸张的人物角色,能起到提醒、指导和指责的作用,却又不显得咄咄逼人。

研究还表明,幽默可以提高学习能力、注意力持续时间和记住信息的记忆能力。漫画信息的简洁性质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增加记住信息的机会。

她们以“洗手后使用烘手机或用纸巾擦手”的漫画海报为例进一步说明这点。

海报显示,一名戴眼镜的男子让另一名上完厕所的男子洗手后用烘手机或用纸巾擦手。

对方说:

“何必多此一举?我将水这样弹在地板上不就搞定了。”

然后就在眼镜男说出:

“可是这样会让地板变得湿滑”的当儿,那名“洒水男子”就自作自受滑倒了

美国语言学家迷上新加坡厕所的这样东西,还为它撰写论文

(环境局)

Keri说,漫画的语言和符号学结合在一起,使它既有趣又有教学意义。

Kelsi则说,这漫画给我们的启示很明确,比如“共同保持公厕的整洁是可以办到的”。漫画通过将甩手晒水的图像,让这种行为与没有公德心和丢脸的论述联系起来。要带出的潜在信息是:在公厕遵守社会规则是一种明智的行为。

另一个生动形象的例子则是“如厕后彻底冲水”的海报。

美国语言学家迷上新加坡厕所的这样东西,还为它撰写论文

(环境局)

女子问男子:“你脸色怎么这么苍白,发生什么事?难道你见鬼了?”

男子吓到脚软颤抖地说:“比鬼更可怕呀!我看到马桶里的东西。”

漫画海报要带出的信息是:在如厕后不冲水会引起下一个使用者的恐惧、震惊和不适。

Kelsi说,漫画中,该男子的回答暗示著,在马桶里看到的景象,比见鬼还要糟糕。

漫画以视觉的方式来呈现人物的恐慌的面部表情。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