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到新加坡就差点被骗50万,诈骗犯对我精神控制近一月

2022-07-20     缘分     61278

我刚到新加坡就差点被骗50万,诈骗犯对我精神控制近一月

口述 / 李佩文 采访整理 / 程靖  

编辑 / 漆菲

近年来,电信诈骗犯罪活动愈演愈烈,手段层出不穷,身在海外的国人与华人也深受其苦。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今年发布过至少6次公告,提醒中国公民谨防电信诈骗。使馆公告称,已接到来自当地中国人尤其留学生的求助。

我刚到新加坡就差点被骗50万,诈骗犯对我精神控制近一月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今年以来已至少6次发布相关提醒。

在新加坡生活的马来西亚华人李佩文(化名)也差一点“中招”。今年4月底,她赴新加坡工作,不久后便遭遇冒充中国公检法的电话诈骗。诈骗犯通过与她的交流接触,为她“制定”了个性化的诈骗“剧本”,她也在对方的精神操控中步步深陷。直到对方向她索要10万新币(约合48万元人民币),远超出其能力范围,她只能向亲友借钱。最终在男友的提醒下,李佩文识破了这场骗局。

和那些遭遇钱财损失的受害人相比,李佩文是幸运的。今年1月以来,新加坡有至少231人遭遇假冒中国公安的电诈案件,损失超过2500万美元(约合1.21亿元人民币)。新加坡警方透露,2021年报告的同类诈骗案比前一年激增70%,达到752起。

我刚到新加坡就差点被骗50万,诈骗犯对我精神控制近一月

新加坡

李佩文告诉“全球报姐”,从骗局中脱身后,她将这段经历告诉身边亲友,却被不少人取笑。但她得知,受害人中不乏高学历人士,甚至有经商50多年的人,连养老钱都被骗走。她希望通过自己的遭遇提醒更多在新加坡的华人以及中国人。以下是她的口述:

从“防疫电话”到“跨国洗钱”

我是今年4月底来到新加坡的。在办电话卡后的第二天,我就接到一个以“+65”开头的号码打来的电话。一个语音提示对我说,“这里是新加坡卫生部,我们发现你的身边有新冠确诊病例,你是密切接触者,收到电话后请回复。英文请按1,中文请按2。”

我本着做一个良好市民的想法,就根据语音指引选了2。对面的官员问我,“请问你找我有什么事吗?”几个回合后,对方直接挂断电话。当时我有点疑惑,为什么卫生部官员这么没有礼貌?但很快就忘了这件事。

一周后的5月5日,我再次接到“卫生部”打来的电话。我想他们应该是有急事找我,就再次通过按“2”接通了中文语音。对方问我,你接种过几剂新冠疫苗?我如实回答。随后他询问了我的姓名、证件号码等个人信息。

我猜想,政府可能会让我居家隔离。但这位“工作人员”却说,“除了确定你的密接情况、疫苗接种信息外,还有一件事情要知会你——我们发现你在中国从事非法活动。你在中国开了一张电话卡,通过这张卡散播了很多有关新加坡政府防疫不力的假消息。你对新加坡政府的虚假宣传会有很严重的后果。”

我刚到新加坡就差点被骗50万,诈骗犯对我精神控制近一月

伪造的“调查名单”上写有李佩文的详细个人信息。

这句话吓了我一跳,我怎么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对方说,我只是通知你。这让我感到紧张。我对他说,你们不能一上来就说我犯了什么事、要怎样惩戒我。你要告诉我,我应该怎么处理这件事?

这一问,便是“入坑”的开始。当我回复说“我觉得你们的操作不合理,我需要去申诉”后,对方表示会让他的主管来联系我。

这时我心里依稀觉得可能是诈骗,便问他,“你们要怎么证明你们自己不是诈骗?”没想到,对方竟生气了。他告诉了我他的姓名以及在“卫生部”的工号。我还没来得及细想,他便接着说,要立刻停掉我的新加坡电话卡和医疗保险账号。

但他给了我一个“机会”:我可以把电话转接到“事发地”——中国广州市公安局,让当地警方给新加坡“卫生部”开一个证明,以证明我正在接受调查,以免账户被停用。

于是,电话被转接到了“广州市公安局”。一名自称林伟的警员说,要和我在线上做“口供笔录”,其间我需要待在四下无人的环境里。林伟说,如果你不放心,可以搜索广州公安局的电话。我一查,和来电显示的号码能对得上。

我刚到新加坡就差点被骗50万,诈骗犯对我精神控制近一月

自称“林伟”的“警察”给李佩文发来的证件照片。

做“笔录”的过程中,林伟询问了我的身份证件、银行账户等个人信息,还让我拍下正面和侧面半身照以核对身份信息。我能听出来,他一边和我通话,一边用另一台电话联系另一个“执法部门”。在林伟身边,那位“执法人员”的声音透过免提通话传来:“护照号码XXXXXXXX,姓名XXX,涉嫌参与中国国家二级机密的一起跨国洗钱案。”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