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从未问过我的具体收入,但因我曾在中美两国求学,对方由此推断出我家庭情况不错,于是试图在我身上发力。但他不知道的是,马来西亚家庭一般只会供子女到本科毕业,之后再想深造需要自己负担,所以我其实没那么多钱。
也有一种可能是因为林伟了解我的工签类型,以为能从我身上“榨”出10万新币。我姐姐也说,这帮诈骗犯实在太贪心——如果他只要几千新币,骗局估计早就成功了。
同样骗术“已经骗不到中国人”
这次事情后,我在社交媒体发了一条视频,讲述了我的遭遇。一些朋友知道后也变得很小心。他们告诉我,现在看到“+65”开头的电话都不敢接,接到陌生的中文电话也会尽快挂掉。
我甚至会想,为什么在马来西亚没听说这种电信诈骗(至少我身边没有),是因为新加坡人比较有钱么?可是现在经济整体下行,大家都在勒紧裤腰带度日,却有人这样骗钱,我觉得很没有道德。
新加坡
半个月前,我姑姑从马来西亚来新加坡旅游,她办了一张和我同公司的电话卡,也很快接到来自“卫生部”的电话。所以我猜测,恐怕从电信公司这一环就开始出问题了。
我和一位中国的叔叔说了这件事,他就在公安系统工作。他告诉我,如今这样的套路已经骗不到中国人了,所以骗子们开始向外寻找目标。
这次我掉坑,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对新加坡还不够熟悉。我在马来西亚也接到过钓鱼简讯,比如“求职,日薪800马币(约合1215元人民币)”。但我太清楚本地的行情,马来西亚开不出这么高的工资。
而且在我的印象里,新加坡政府以办事高效著称。去办证件,一小时之内就能全部搞定,所以当我接到电话时,以为这就是当地政府处置密接者的流程。
据新加坡亚洲新闻频台(CNA)说,2021年新加坡发生的诈骗案达到23931起,占全部犯罪案件的近一半,比前一年激增了53%。据警方说,诈骗犯的策略一直在进化,疫情中人们增加了线上活动,诈骗犯也利用了这一情况。
我看到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最近的公号文章说,他们也接到不少中国公民尤其留学生的电信诈骗求助。使馆罗列的诈骗类型包括“杀猪盘”诈骗、“虚拟绑架”案、“钱骡”案、冒充“公检法”案等等,其中“钱骡”案的圈套也是从一个自称卫生部门调查疫苗接种情况和“传播疫情谣言”的来电开始,冒充“公检法”的套路和我的遭遇有相似之处。
使馆公号亦提醒说,“在新加坡接到未经核实的来电,尤其是前缀+65的本地电话,坚决做到不轻信、不转账、不汇款、不提供个人信息;遇事不慌张,可通过使馆或其他可信的官方渠道核实,和家人朋友多商量。”
有一些朋友嘲笑我,说我蠢,这样的套路都能被骗。这让我感到无奈,他们都没有在我当时所处的情境中,没法理解我的感受。这次骗子做的每件事刚好戳到我的点,而且他们的骗术层出不穷,就算这次躲过,如何能保证不被另一套话术洗脑?
我之所以选择把我的经历说出来,也是不怕被人笑话。我有一些马来西亚和中国朋友也想来新加坡工作,我希望能通过此文提醒他们。
转载请注明来源:狮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