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Sea”的蓝色镁疗——用大海的力量治愈心理、激发潜能

2022-08-10     缘分     15392

“维生素Sea”的蓝色镁疗——用大海的力量治愈心理、激发潜能

岛国四面环海,我们和大海的距离却似近犹远。你平时多常看海、听海、吹海风? 不少研究显示,多接触海洋,摄取“维生素Sea”有益身心健康。例如英国的环境、食品和乡村事务部在2019年公布的研究报告指出,身处海滨有助减压,放松身心和振奋精神。此外,有所谓的“蓝色健身房效应”,即一个人的住家距离海边越近,运动量越高。

“维生素Sea”的蓝色镁疗——用大海的力量治愈心理、激发潜能

朱城才(右)深信海洋是大自然的教室,他四年前创办Project Ocean Therapy,让患有自闭症的孩童和青年与家人一起学习立式划桨。(龙国雄摄)

不去海边,到公园附近,效果也一样吧?

未必。国际性科学刊物《新科学人》(New Scientist)第3395期杂志(7月16至22日)以Blue Therapy(蓝色疗法)为封面主题,详细探讨了诸如大海、河边的“蓝色空间”如何滋养身心。蓝色空间包括海边、河流、湖泊,以及人造景物如喷泉。 《新科学人》专题引述了数个研究报告与专家意见,解释蓝色空间为何能比绿意盎然的自然空间如树林和公园,带来更显著的减压和安神功效。原因之一是,绿色空间缺乏变化模式,不像潮起潮落,被盛日照耀得波光潋滟的海——这些光线、声响和景物的变化都包含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

心理健康诊所PsyFit的心理学家莫文忠解释其中原理。人们在海边能全面触动所有感官,例如手中或脚下的沙子有独特触感,也能听到并感受到海浪的阵阵拍打,从而启动副交感神经系统,这会让我们感觉平静;此外,可闻到大海的独特气味,还能看到一望无际的蔚蓝。

他说:“蓝色有宁神静气和抚慰人心的功效,有节奏的海浪声也一样。一切综合起来就是丰富的多感官体验。”

其他因素包括:海边的空气素质往往比市区理想,而且人们在海边的活动量一般比平时高。运动会促使身体分泌胺多酚,这是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某种刺激时所分泌的一种化学物质,具镇定作用,可减轻疼痛感,让人心情愉快。

莫文忠说:“海边时光往往是跟家人、朋友一起度过,所以也有社交效益。”

视大自然为精神健康处方

冠病疫情加剧了人们多方面的压力,激发我们对健康的反思。数码医疗服务公司Lifeworks今年7月公布了“新加坡心理健康指数”调查结果:就业成人之中有一半认为这场大流行病对自己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近40%面对显著的精神压力,精神健康风险偏高。

LifeWorks亚太区执行董事兼高级副总麦乐伦(Jamie MacLenna)指出,新加坡人住在密度高且没有腹地的城市国家,想暂时逃离压力锅般的都市生活时,可能因为无处可去而感觉到一定压力。

但新加坡有美丽且交通便利的海滩,例如东海岸公园、白沙公园和圣淘沙等,在水畔逗留一段时间有助改善心情。他认为水具备疗愈功效,善用维生素Sea有助降低精神健康风险。

他说,越来越多医疗人士开出“蓝色处方”和“绿色处方”,意即在大自然中从事不同活动,这些自然处方已证实有一定效益。他建议国人借助蓝色空间的力量改善精神健康。“到户外就能感受当下,暂时离开屏幕、工作和日常生活压力,接近水体也会给健康带来正面影响,无论游泳、冲浪,或在沙滩散步,都能沉浸在大自然之中。”

“维生素Sea”的蓝色镁疗——用大海的力量治愈心理、激发潜能

游泳教练林彦佑常在开放水域游泳,让心灵沉淀。(龙国雄摄)

让大海激发个人潜能

面对浩瀚无际的大海,特别能感受到自己的渺小,烦恼与困扰或许因此显得微不足道。

游泳学校SwimRay提供本地少见的开放水域游泳课,创办人之兼教练林彦佑从小在台湾参加游泳比赛,高中时移居本地,曾在海军服役,在南洋理工大学念书时是水陆铁人两项和铁人三项的校队队长,后晋升为教练。

林彦佑说:“我常去开放水域游泳,让心灵沉淀。游得越远,越能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以及对大自然和大海的敬畏。每次海泳都会面对不一样的状况,要注意天气和潮汐,一定要做好万全准备,随机应变,海浪扑打过来时,千万不可以逞强。”

“维生素Sea”的蓝色镁疗——用大海的力量治愈心理、激发潜能

为了挑战自己,喜欢去海边度假的钟雪玲(左)向林彦佑学习在开放水域游泳。(龙国雄摄)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