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规模虽小
却是全球化的“大公司”
在黄峥眼中,新加坡最像公司的一点就是,国土面积很小,却在全球多国拥有资产,既是小国,又是一个融合于其他所有大国里的存在。
我们都知道,新加坡独立时,面临诸多困难:自然资源匮乏、人民失去工作、周围群狼环伺……
但这一切都被李光耀强势解决~
不追求国土大小,追求国民富裕。新加坡的资产,分布全球各地,用全球的资源成就了自己的国民。
作为新加坡本土,则打造成一个旅游圣地,提升生活品质。
到现在,新加坡“4G”领导人确定,新加坡也要进入第四代领导者。常言都说“富不过三代”,很多集团也是在第三代接班人上出现了问题而影响企业发展。
那新加坡这家公司,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打破魔咒呢?详情请点击:
莱佛士给新加坡打地基
李光耀带领它拔地而起
新加坡这家公司,其创始人为英国爵士莱佛士,正是由于他敏锐的眼光,才在新加坡岛上建立了新加坡!
绝佳的地理位置选择,让新加坡成为中西方联系的重要港口。马六甲海峡的存在,也让新加坡吃够了“地利”!
从新加坡建立,马六甲海峡海港收入,就是新加坡盈利的一大笔,而且随着全球化愈来愈深,马六甲海峡愈发重要,每日通过的船舶也越来越多,新加坡吃到嘴里的红利也越来越大。
新加坡港
而真正将新加坡这家公司,从一家小公司发展到世界知名公司的,正是被称为“新加坡国父”的李光耀!
被西方称为“小国大总理”的李光耀,虽然领导的是一家小公司,但眼光却不逊色于其他国际企业的掌舵人!
在他的领导下,新加坡才真正脱离了小渔港,成为世界顶尖的国家之一。
新加坡从小渔村壮大
成长中领悟“外交平衡战略”
从一个小渔港发展壮大,其中的艰辛也让新加坡一直奉行“大国平衡政策”,并积极对外合作。
在外交上,新加坡也和企业打交道一般,尽可能和平发展,大家有钱一起赚。
他不过分亲中,也不过分亲美,站在中立的立场上,和中美两国都保持友好关系。积极在东盟发言,和大马、印尼等东南亚国家搞好关系,主张独立自主的外交。
现在,新加坡已同世界上90多个国家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与11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
中国-东盟外长特别会议
公司不能被“卡脖子”
新加坡大力发展支柱产业
作为一个生存在“群狼环伺”环境中的企业,想要发展,就不能有一点被人“卡脖子”的地方。
尤其是作为国家命脉的制造业,更要大力发展。
李光耀曾说,新加坡不像中国香港,可以放弃制造业,它必须通过投资保留制造业,同时以更高深的技术增进生产力与保持竞争力,重点就是要引进高附加值的投资。
为此,他建立了裕廊工业园区,不断改进政策来吸引外来企业进场,让新加坡的工业得以发展。
从脱离马来西亚独立开始,新加坡几乎每隔10年,其经济结构都会发生变化,从劳工密集型的传统工业到科技信息工业,再到目前的知识经济阶段。
2020年,新加坡制造业对GDP的贡献约为1060亿新元,约占21%,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制造业占比超过GDP20%的国家。
建国之初,新加坡的水资源基本上全靠大马进口,因此,新加坡历任总理大力支持新加坡水循环利用。现在,新加坡的水来源已经从绝大多数靠进口变成了进口、新生水、海水淡化、收集雨水等四个来源。
就像一家企业发展壮大后,上游、下游的产业链都要涵盖进去,尽可能完成自产自销出口。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