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平庸——吴作栋力挺新加坡部长高薪制度

2021-11-24     于晏     17561

对李光耀来说,政坛元老那一代已成过去,不复再有。他于1994年在国会上曾经说过:“我们那一代的政治领袖,抱着坚定信念和满 腔热血投入政坛,现在早成了恐龙,绝种了。”吴作栋也在议事厅里 分享了同样的观察:“今天新加坡和平昌盛,区域内机遇处处,与过去民不聊生、政治社会动荡,为独立而斗争、挣扎求存,区域冲突不断的年代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李光耀和他的老战友们全是传奇。如果还能有年轻的李光耀、吴庆瑞、巴克、拉惹勒南、杜进才、王邦 文,请你们站出来吧。那我们大可把白皮书扔掉。但可能吗?”取而代之的一代人已是迥然不同的面貌。吴作栋不无感慨地说:“国人以 物质成就与看得见的实质回报衡量自己的社会地位,有才华有野心的年轻人尤其如此。我们的体制必须承认这个现实状况。”

吴作栋那一代的领导层也深感不自在。他说,因为可以预见到民众的反应,大家也没对此事感到特别热衷或兴奋,甚至“有几位” 还觉得新订薪资过高了。“也有顾虑说民众也许会认为某些部长的表现不值得领取那样的高薪。我们是知道的,部长们也很清楚。他们对方程式和高薪资感到不自在,认为必定要为此付出政治代价。”就连 吴作栋本身也觉得这场辩论让人不舒服。“要总理和部长公开谈论自己的薪水,是非常尴尬不好受甚至极为难堪的事。”他如此形容。“没人喜欢谈论这些,却又不得不谈。所以,最终只能由总理出面。即使这样,还是很棘手。”为了能让自己立足于一个道德制高点来公 开谈论这个课题,他在国会上说,自己会在这一任会期内,或者四五年内,放弃加薪。“要不然,我的话就不可能让人听进去。”

这项政策在整个吴作栋主政岁月饱受批评,但民间反弹尚未到 达失控的程度。直至2011年那场全国大选,在他引退并交棒给李显龙七年后,局面却完全改观。外来移民和人口暴涨问题让民愤空前高涨,导致人民行动党历史上头一遭输掉一整个集选区,迫使总理李显龙不得不在选后对这些课题进行检讨,部长薪金自然也不能幸免。他承认国人对政治领导层现有的薪资水平确实感到不满。人民行动党政府不得不对1994年定下的部长薪金方程式作出调整。那一年,政府宣布削减部长薪金,此后亦未见调涨。

这项调整,李显龙事前曾与吴作栋讨论过。“因为之前的方程式是我拍板的,所以他来找我讨论这事。”吴作栋说道。“我支持他做出调整。旧有的方程式不改变,他实在很难继续下去。考虑到当时民间的情绪,他不对部长薪金作出一些调整的话,根本难以再继续治理国家。”

对吴作栋来说,2011年的政策调整对于部长薪金这场永无休止的争议来说,蕴含着一个宝贵的教训。在他看来,这个课题的答案不在于完全取消与私人企业挂钩的方程式。关键其实攸关政府的表现。当政府做得好,经济强劲增长,住屋、医疗、交通等顺利发展,关于薪金的辩论就相对和缓。“人们当然还是会埋怨,还是老爱说部长赚大钱,可是这样的挖苦会少得多。”他分享自己的观察。“不过,如果政府做得不好,嘲讽恶言就会满天飞,说你领一份这么高的薪水,还是没把工作做好。所以,虽然薪资争议会永远存在,不过在多数时候它还不至于成为压倒性课题,左右选民的投票取向。”

他的说法不是毫无根据的。虽然部长薪金方程式在1994年开始落实,在随后的1997年大选中,吴作栋仍然成功率领人民行动党强力回弹,支持率上升的趋势还一路延续到2001年大选。他语重心长地说:“薪金课题带来的困扰还是挥之不去的,但还有其他更迫切的因素,促使选民认真去思考眼前所面对的挑战。”

问:您在2018年发表了“平庸论”之后,大家都对您都说了些什 么?

答:一个好朋友告诉我,很多人都在炮轰我。他劝我别再提起部 长薪金这回事了,维护这项政策再也不是我的责任。我应该 就潇洒地策马向夕阳驰骋而去,没必要再惹这一身腥,坏了 自己的人气和名声。

问:所以您会接受他的忠告吗?

答:我这不又是在谈这事了。

问:2018年您说了那番话之后,部长们可曾来找过您,说,请别 再提起这个课题了?

答:总理将我谈话的文字记录转发给部长。他对大家说,我说得 没错。我认为有些部长不希望这个课题再次引起公众关注。总理把我的言论转发给内阁,是为了告诉大家,这个课题是 不可能回避的。

问:您还会继续在公开场合上谈论这事吗?

答:只在我觉得必要的时候。我会比总理或者其他部长更可以对这个课题畅所欲言,因为我已经是局外人了,不再有既得利 益了。我早已隐退,现在完全不领薪。“荣誉国务资政”只是个名衔,并不是像有些人所想的是个受薪职位。

问:现任内阁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答:公务员的薪酬调高了。本来就该如此,因为如果制定了一个方程式而不遵照,受影响的不光是行政官员,也包括隶属于公共部门的律师、医生和其他官员。必须作出相应调整,否则他们会说政府延误了公务员的薪金,而最终我们公共领域 里最优秀的公务员也可能就流失到私人领域了。

可是部长薪金并没有调高,虽然最近曾在2017年作过检讨。市场薪金水平自2011年以来基本上呈现上升趋势,2017 年则是稍有回落。我认为政府当时的想法是,小幅度加薪虽然合情合理,却犯不着为了薪金微调而引发民间不快,得不偿失。我当时已不在内阁了,不然我一定会提出,说任何 时候作调整都会引起民间不满,但是小幅调高至少还比较容 易让人接受。制定方程式,就是为了方便我们系统化地对部长薪金进行检讨并作出相应调整,而不必每一次都得提交国会进行辩论。在我看来,政府错过了一次大好机会向国人展示,这套方程式能够随着市场薪金水平而上扬或下调,两者都适用。

如果等到落差扩大时才来根据方程式进行调整,那民间的反弹肯定会更大。自2011年大选后的那一次检讨之后, 政府就没再调整部长薪金了。总理会在他的任期结束前最后出击调整部长薪金吗?新总理上任后可愿意检讨薪金?当然不会马上这么做。他会在任内第一场全国大选来临之前的一 两年内这么做吗?也不会。那之后呢?或者干脆把这事留给第五代领导班子来进行?

检讨部长薪金,在政治上永远是个棘手的难题,重要 的是要怎么坦诚交代这个课题,然后希望大多数国人能够明 白。可是政府必须有所表现——这才是核心所在。如果政府表现不如预期,民间的不满情绪高涨,薪金问题自然就变得 更尖锐了。反之,假如政府做得很好,这个课题还是会存在,但只会隐没在暗处。我相信大多数选民都是理智的。我不认为他们会单凭部长薪金高就决定不把票投给你。到头来还是得看政府的整体表现,以及人民的生活是否变得更好。

问:万一政府今后都不敢再触碰这个课题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