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年933醉心频道和现在的933走的路线是不同的,那时是经典歌曲音乐电台,播出的必须是听众比较熟悉的歌曲。经过好多年的改革、转型,才变成目前的年轻人收听的音乐电台,所播的是时下最流行,年轻人爱听的歌曲。 本文出自世界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回望加利谷山》一书。
·梁萍 Liang Peng
车子缓缓驶向加利谷山,我经常不知不觉地会来到这里——新传媒旧址。眼前景物一片荒芜,建筑外墙都变色了,爬满青苔。几个入口处,铁门深锁。凝望那个早期接待处的入口处,依稀看到一个熟悉的背影,时光穿梭,那是1979年……
被电台录取的第一天
匆匆忙忙,寻找电台部门,在电视摄影师的办公室外面走廊,遇到熟悉的明芬姐,好开心,她见到我就问:“你来拍戏吗?”我赶紧说:“不,今天来电台报到,我被录取当广播员了,我不知道电台在哪里?”明芬姐马上指向前方说: “你 往前走,就对了,恭喜你被录取!”之前,我一直是来电视台拍戏的,也演过明芬姐拍的儿童电视连续剧《温情满人间》,那时我来电台能遇到熟悉的人真是很开心,说真的,能踏进当年的新加坡广播电视台工作,是我的愿望。原本想当演员,没想到最终是申请到广播员的工作。
80年代的明信片,第三广播网部分广播员。前排左起:林金梅、林子惠、石惠敏、梁萍,后排左起:曾曦、叶炜昌、林丽玉、韩安元、吴雪婗、陈英来。
找到电台第三广播网部门,先到已故吴佳璧先生(第三广播网总监)办公室报到,他跟我谈了在电台环境工作的心态,之后我就去见当时中文部主任已故符和琳先生。符先生一见到我,好奇地问:“你是从电视过来广播的,为什么对广播感兴趣?”我当时也不知道如何回答他。我确实对广播不太了解,只因为电视没有全职演员工作,只好申请广播工作了,就这么简单。看到符先生,他虽然很亲切,但我好紧张,眼前这位长辈也是电视新闻播报员,我总觉得他的形象很高大,不一会儿,走进办公室的是曾非敏老师,哇!广播界的名人,经常听他的 “文章选读”节目,还有电视新闻播报。我当时真像个“粉丝”,当天,另一个出场人物,就是吴雪婗,广播里也听过她的声音, 符先生请她带我去参观唱片储藏部门,也介绍电台的环境。雪婗姐就像大姐姐一样,详细介绍第三广播网的工作,很欢迎我加入这个大家庭,一下子拉近我们的距离,往后的日子,我还真是跟雪婗姐很熟络。
我来第三广播网的第一天,是很兴奋的,所以至今印象难忘,终于正式成为一名广播员,我的终身职业生涯就从那天开始。
电台唱片资料室。
1982年梁萍在第三广播网直播室播放唱片主持节目。
早班兜风去
好像很惬意哦!哈哈,其实不然。
1987年在录音室拍摄。
早班故事还挺有趣的。当年80年代,早班有公司的司机载送呢!先别高兴,要很早起,司机大哥载了我还要载其他部门值早班的主持人。话说早上4点15分我就得到楼下等司机了。最怕是雨天,在组屋楼下,静悄悄地,凄风苦雨,远处一层楼,一户人家,门口挂着一对红灯笼,风一吹摇摇晃晃,想起龙门客栈,忽然间,好像又看到影子晃动,风声雨声交错,那对大红灯笼我至今都忘不了,天气又冷, 又困,一个人孤零零地等待……终于等到司机大哥来了,我就跟着他“兜风去”!
兜了几圈,有时只载一个和我一样值早班的同事,五点还没到,我们就去亚当路熟食中心吃早餐, 那里靠近电视台,早班播音6点才开始,所以可以慢慢享受烘面包涂 kaya 的早餐,再来一杯香浓咖啡, 这是早班最美好时光!有时司机大哥还请我们吃。
80年代,那时没有固定的班务,轮到早班就要紧记。我有两个闹钟,叫早时间相差十分钟。一个闹钟响,醒不来,没关系,接着还有迟响的那一个。太困了, 有时连另一个闹钟响起,我也把开关钮摁下去了!然后呼呼大睡。突然听到大厅敲门声,完蛋!司机大哥来敲门!!!那是个没手机的年代,家里电话好像也没给司机,这一敲,全家都醒来,赶紧叫司机到楼下等我,那一刹那,也不知怎么梳洗,慌乱、紧张,我一拖延时间,其他早班同事等司机接载的时间都被拖延了。
那阵阵的敲门声,到后来“演变”成电话“铃铃响”。
也忘记从哪一年起,司机大哥就不需要来接送了,换成值早班的工程部同事打来。一起床我就要先打电话报到,告知我起床了,若没打去,电话就来啦!又是 “ 响彻云霄”。最惊魂的一次是早上5点20分才接到电话。那是我毕生难忘的经 历。挂了电话,什么都不想了,就跟时间赛跑,刷牙洗脸,随便穿一件衣服,拿了皮包就跑下楼。那时是自己开车,我也忘记我的车速,就只听到心跳的声音,什么叫 “ 心跳加速”,那时刻就完全感受得到。看看时间,一分一秒……老天,帮帮忙!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