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一家博物馆被指展出赃物 馆方澄清:展品未登记在全球失窃记录

2022-08-20     缘分     17973

新加坡一家博物馆被指展出赃物 馆方澄清:展品未登记在全球失窃记录

新加坡一家博物馆被指展出赃物 馆方澄清:展品未登记在全球失窃记录

目前在亚洲文明博物馆展出的印度教神祇尼尔巴拉希雕塑。(海峡时报)

作者 侯佩瑜

为“Lost Arts of Nepal”(“尼泊尔的遗失艺术品”)组织星期天(8月14日)在面簿发贴文指称,当地失窃了20多年的印度教神祇尼尔巴拉希(Neel Barahi)雕塑,目前正在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的馆藏中展出。

新加坡一家博物馆被指展出赃物 馆方澄清:展品未登记在全球失窃记录

新加坡一家博物馆被指展出赃物 馆方澄清:展品未登记在全球失窃记录

这个组织在面簿上自称,他们致力于让尼泊尔公民意识到,当地失去的艺术遗产目前可以在国外的博物馆和私人收藏中找到。

多家尼泊尔媒体都跟进报道了这则贴文,并称失窃的雕塑“具有重大考古意义”。

这尊雕塑于1636年完成,距今有386年历史。

为了证明被盗的雕塑与亚洲文明博物馆所展出的是同一尊,该组织也出示照片对比称,这座雕塑的独特之处在于,有一只手“不见了”。而亚洲文明博物馆所展出的雕塑,同样的少了一只手。

新加坡一家博物馆被指展出赃物 馆方澄清:展品未登记在全球失窃记录

(Lost Arts of Nepal面簿)

该组织发言人也向本地媒体讲述当年雕塑失窃的经过。

根据当地习俗,每年会有一人轮流看守雕塑。这尊失窃的雕塑是在1999年6月16日,从看守人位于帕平(Pharping)的住家中被偷走的。

每年在帕平举办的圣节上,信徒会抬着七尊印度神雕塑游街,失窃的尼尔巴拉希神雕塑是其中之一,它的设计如同一个林伽(Shiva linga)遮罩。

林伽遮罩有四面,代表神的不同相貌,包括凶恶相和半女相。

帕平是尼泊尔的一个小镇,距离首都加德满都以南约20公里。印度教是尼泊尔最大的宗教,林伽是印度湿婆神阳具崇拜的象征。 

该组织也说: “我们不知道是谁偷的,但原因可能是对尼泊尔艺术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以及其巨大的经济收益。在雕塑抵达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之前,可能已转手了好几次,但其所有权的历史尚不清楚。”

该组织也说,这不是独立的窃案,七尊雕塑中有四尊遭盗窃。

亚洲文明博物馆:不在失窃档案中

针对组织指雕塑是赃物,亚洲文明博物馆发言人告诉媒体:

“报道中的物品是个铜制的林伽遮罩。亚洲文明博物馆在2015年,根据国家文物局制定的程序购入这件物品。”

发言人解释,这些程序包括在采购时,由外部专家组成的购藏委员会评估物品,以及严格检查物品的来源。审查程序以国际惯例为标准,并会定期检讨。

发言人也补充,这个林伽遮罩未被“艺术品失窃登记处”(Art Loss Register)登记在案。

艺术品失窃登记处是全球最大的私人盗窃艺术品数据库。该登记处每年都会为博物馆、拍卖行、交易商和执法机构检查和核对市场上40多万件物品的状况。

博物馆并没有回答媒体有关雕塑是如何获得的,以及购入的价格等问题。

目前在亚洲文明博物馆二楼的“古代宗教展厅”展出的尼尔巴拉希雕塑,下方解说写道,这个有386年历史的林伽遮罩是用来套在林伽石雕上,林伽是印度教神湿婆的阳具和宇宙支柱的象征。

新加坡一家博物馆被指展出赃物 馆方澄清:展品未登记在全球失窃记录

目前在亚洲文明博物馆展出的印度教神祇尼尔巴拉希雕塑。(海峡时报)

不是首次被指展出赃物

这不是亚洲文明博物馆首次卷入“被指展出赃物”的纷争。

2015年,亚洲文明博物馆曾经将他们向纽约古董商购来的11世纪印度女神铜像(Uma Parameshvari)归还给印度。

国家文物局是在2012年7月透过国际媒体的报道,意识到它所购置的铜像很可能是来自印度的非法走私赃品。 刚开始,亚洲文明博物馆也解释:

“新加坡国家藏品的采购程序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的政策执行,并符合国际收藏道德规范。所有物件的来源和出处都会先与失窃物品国际数据库核对过,才会采购。”

那尊来自印度庙宇具有1000年历史的印度女神铜像,是亚洲文明博物馆在2007年以65万美元(约91万新元)向美国纽约古董商Art of the Past购入的。该古董商后来被发现从印度盗窃文物,转手卖给亚洲文明博物馆。

回到此案,Lost Arts of Nepal表示,他们把收集到的证据都交给了另一个致力于寻回国家文物的组织“Nepal Heritage Recovery Campaign”(暂译为:尼泊尔收复遗产行动)。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