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主播自嘲,“播重要新闻的时候观众还在搓麻将,那就是你的问题”

2022-09-05     于晏     60987

编者按:镜头前的新闻主播是专业的,但在镜头后,也有念错字、紧张的时候,本文作者曾是新加坡新闻主播,她带我们一起回忆,她刚刚做主播时的场景。

本文出自世界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回望加利谷山》一书。

·曾月丽 Chun Guek Lay

媒体人似乎比一般人有更多的第一次 ,体会人生百味。

每一次的第一次,绝大多数与工作挂钩,为了采访拍摄录影的需要。电视面对大众,不提早落足心思筹备、演练、彩排,一有疏漏,不是出错挨批,就是悔恨不已。

新加坡主播自嘲,“播重要新闻的时候观众还在搓麻将,那就是你的问题”

1989年曾月丽初上主播台。

第一次坐上主播台,站在第三摄影棚的监控室,看着新闻编辑同事们急匆匆催稿插稿、送带子、喊Cue、切换镜头,自己手心也在冒汗,但那份紧张却仍是旁观者的感觉。

直到新闻主管韩澄元通知,已排好日期让我进摄影棚播报8点晚间新闻时,听罢呼出一口气,心里一阵喜,继而一阵忧。真的要出镜了?真的要开始面对观众了?真的准备好了吗?这一串的疑问,使我犹豫了好几天,鼓起勇气告诉韩主管:请挪后一个星期。

上山

上加利谷山的路蜿蜒,初来者都要摸索哪条山路最短最好走,最可能遇见相熟的同事,随机搭一趟顺风车或结伴上山。

初入行的日子,如上山拜师学艺,师父曾非敏一周数天给我上课练习播报新闻。他是前辈级的新闻播报员,镜头前的他一派严肃,私底下却爱说笑话,举例论证:

“几个人在搓麻将,一听到重要新闻时,都不禁停下手、竖起耳朵听。好的新闻播报员就是要让听众倾耳听,如果你播报的是条重要的新闻,而听众照旧搓麻将,无动于衷,那就是你的问题了。”

非敏前辈说,播报新闻语调要庄重,每个字音清晰准确,但却非照本宣读。 对于没有受过播音训练的我,播报电台新闻立即成为我的第一战场。几个月的培训期间下午3点和4点的简要新闻,大部分由我承包了。时间一到,抱着新闻稿从电视大厦三楼快步走到电台大楼底层的播音室隔间,坐下后,先跟值班的播音员“Check Mic”,等时针走到正点时,就开腔亮嗓。

三几分钟的简要新闻,除了广大的听众之外,非敏老师经常也在“监听”。有一回,我把都是第三声的“卡达“念成“ka3 ta2 er3”,新闻播报完了,老师指正,这三个第三声连在一起,变调应该念“ka2 ta2 er3”。

播音前辈这么告诫:一个字或词念错了,自己却浑然不知或来不及纠正,隔空留下的错误就会变成印象,以讹传讹。若非非敏老师的指导,若非电台新闻的考验,我的电视人生很可能磕磕碰碰,主播台还没坐稳就已被人批得体无完肤,早早退场了。

上场

第一次在8点电视新闻档亮相是个星期六晚上,韩主管说,周末观众大多出外,较少人留在家中看电视,批评的人也会少一些。韩先生确实有见地,低调出镜比起高调出场安全多了,存活率也会高一些。

当晚无惊无险,平稳过关,我也就那样活下去了,此后便周而复始,日夜轮转,与第三摄影棚难分难舍,结下半生缘。

早期四个语文组都在第三摄影棚直播新闻,这里可谓新闻主播的诞生地。从新到旧,从稚嫩到资深,每个主播的青春岁月、风华正茂都曾在此驻留。

这儿也是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说不完的新闻如子弹飞射,穿越一个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波斯湾战争、邓小平逝世、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亚洲金融危机、安华遭马哈迪撤职、苏哈多倒台等等,皆是过眼云烟。

进出全台使用率最高的第三摄影棚,都得推开一道厚重无比的铁门,听说有怀孕的女主播怕动了胎气,出入时总要有人代劳。

除了铁门,从二楼监控室到楼下摄影棚之间的一道螺旋梯也潜伏危机。下梯阶时,我总是担心一脚踩空跌下,手中的新闻稿散落满地,新闻出不了街。虽然现实中不曾发生失足的事儿,梦里却出现好几回,潜意识里的不安多年以后仍然抹不去。

新加坡主播自嘲,“播重要新闻的时候观众还在搓麻将,那就是你的问题”

90年代施宏洲、曾月丽搭档播报新闻。

初期,摄影棚里并不安静,直播现场还有两位操作员掌镜,推著笨重的摄影机,对焦念稿的我们。一边翻稿念稿,一边时不时有编辑或助导推门进来,把手抄稿或打印稿交到我们手中。稿子一份浅红、一份浅蓝,都写着号码和英文字母V1或V2,让两位播报员知道新闻稿的顺序、谁念哪份稿,这样才不会念错稿。

大部分的新闻稿都是现场播读,已经录好音的新闻片大约六、七则。由于读稿量大,若中气不足、调气不顺,半小时的新闻不见得容易挨过。

后来摄像机进入无人操作,读稿全面电脑化,双人播报变成单人担纲,摄影棚里只听到自己读稿的一把声音,还有耳机里传来的新闻片声响以及导播断断续续的口令,新闻编辑也很少下来打扰了。瞬间感觉孑然一身,寂寞非常。

入行时的身份不叫主播,而是“新闻评述员”,除了播报电台电视新闻,还得出外采访拍摄、写稿剪辑新闻片。虽然已当了几年的报馆记者,但电视作业与报纸新闻属性不同,报纸要细节,电视要重点,一个要多,一个要少。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