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是法 其命天定——新加坡美术名家黄矶法

2022-09-30     缘分     16117

悟道是法 其命天定——新加坡美术名家黄矶法

悟道是法 其命天定——新加坡美术名家黄矶法

黄矶法

美学家李泽厚说过:“感知、情感、想像三大机能决定了审美主体是一个感性主体”。艺术作品的诞生必定会经历这样的心理历程。但这仅仅是一个初始条件,一部分人经过专门的技术训练成为普通人所熟知的职业艺术家,另一部分人,他们“缺乏专业艺术家所接受的正规教育和培训(在解剖学、艺术史、技术、视角、观看方式方面)”,知道“美术”惯例,例如图形透视和构图惯例,但无法充分利用它们,或者选择不使用它们[1],借助自己的个性和生活经验,以回想的方式,心里怎么想就怎么画,作品自由,富有个人特质风貌——这就是素人艺术家,或者叫朴素艺术家,他们的艺术被称为天真艺术或被归入原始主义艺术,“这种类型的绘画通常具有平面渲染风格和基本的透视表达。一位特别有影响力的‘天真艺术’画家是亨利·卢梭(Henri Rousseau,1844-1910年),他是一位法国后印象派画家,被巴勃罗·毕加索发现”[2]。

新加坡是现代地理地图上的一个小红点,狭小的地域和国际竞争压力下的经济形势,以及特殊历史条件下与马来西亚分治并独立建国的历程,决定了早期大多数新加坡人都只能选择在商业和实业方面发展,只有极少数人有条件完全投入精力和财力于艺术学习和创作,但这并不意味着艺术就失去了土壤,对艺术的热爱和向往始终有发芽成长的空间和机会。1962年,还在德新政府中学读书的黄矶法,为艺术之美深深着迷,从此定下一世情缘。

黄矶法,原名黄宏震,又名黄彼得,祖籍中国海南文昌,1944年出生于马来亚吉隆坡,后随家人移居新加坡,“矶法”是他从事艺术创作后为自己取的艺名,谐音寓意“基于法则”,在拉丁语中,Cephas也有磐石的意思。

在真正开启自己的艺术之路前的几十年间,黄矶法是新加坡建屋发展局的公务员,任职高级维修部门职员。他与太太洪秀兰女士琴瑟和谐,每逢周末便结对流连于画廊和各种艺术展览,美哉悠哉。一个偶然的机会,黄矶法得知身居广东的中国知名画家杨之光要来新加坡办展,一打听,居然还与自己是表亲关系。他兴奋异常,虽然与之素未谋面,仍热情地与画廊老板一同前去接机,并借此机缘,开始画廊事业并最终成为一名朴素艺术家。

悟道是法 其命天定——新加坡美术名家黄矶法

黄矶法、洪秀兰夫妇(右侧)与前新加坡驻华大使陈燮荣伉俪合影

1990年代,黄矶法在乌节坊(Orchard Point)设立“鸿翊艺术中心”画廊,大量来自广东地区和广州美院的画家,经由杨之光夫妇介绍,成为黄矶法的座上宾。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个中国东北的年轻人路经画廊,又与温和低调的黄矶法夫妇结为朋友,并介绍中国东北地区的画家来此办展,一时间,鲁迅美术学院、辽宁画院等中国东北画家也纷纷而至,展览不断。最忙的时候,黄矶法的家中曾同时住过十几位中国画家,那时黄太太洪秀兰女士没有请女佣帮忙,不光要上班工作,还要为客居的画家准备一日三餐,忙得不亦乐乎。这其中,较为知名的画家有乌密风(1920年出生,已故著名油画家乌叔养独生女,在杭州国立艺专受业于林风眠、陈之佛、庞熏琴等。1944年任敦煌艺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常书鸿之女常莎娜曾说乌密风“是我少年时代在敦煌莫高窟学画时的重要启蒙老师之一”。乌密风曾任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荣誉终身教授)、李树勤(1942年出生,时任江苏版画院院长)、王仲(1944年出生,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主编,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荣誉教授,俄罗斯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张希华(1939年出生,时任辽宁画院专职画家,一级美术师(教授))、赵华胜(1939年出生,时任辽宁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等,黄矶法的家自号“集贤堂”,实不为过也。

经常跟艺术家往来的黄矶法,除了向他们偷师外,绘画自学而成。与学院派不同的是,黄矶法下笔随心所欲,“只要有灵感就画,想到什么就画什么,没特地去写生,主要是发挥想像”[3]。

冥冥之中,似有天命注定,黄矶法从画廊老板变身为艺术家的过程也颇具传奇色彩。他是虔诚的基督教徒,教会的牧师听说他是画廊老板,谈笑间问他是否自己也作画。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数十年来,出于对艺术的喜爱,黄矶法不仅在闲暇时间走遍本地大大小小的画廊和各种艺术展,出国旅行的时候,去的最多的地方也是博物馆和美术馆。他的足迹遍及中国、欧美各地,加之在经营画廊期间,经常有画家暂居他家,他既可以近距离观看这些声望显赫的职业画家进行艺术创作,也有机会和他们坐在一起,就名家名作和各种艺术事件、艺术潮流和动态展开随意的讨论,听到最前沿、最直接、最贴切的评价和分析,这几乎与坐在专业美术学院的课堂,或者走进艺术大师的工作室学习没什么两样了。耳濡目染之下,黄矶法悟道得法,结果就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不负众望,他初试锋芒、精心创作的20几幅作品被教会用作慈善拍卖,所得善款逾20万新币,悉数捐出。新加坡眼科医院院长是他的眼科医生,黄矶法亦投桃报李,向眼科医院捐赠一幅大画——《新加坡夜景》。他虽然住在私人宅邸,但用于绘画创作的空间却并不大,只在客厅与餐厅之间的过道处安放画架和画板,尽情挥洒,迄今为止他最大的一幅宽150厘米,长560厘米的巨作,也是在这狭小的空间里完成的。

黄矶法的作品主要有两大类,彩墨画和胶彩(丙烯)画。“湖北省美术学院教授吴保河告诉我们:他用对比强烈而又协调的色彩尽情地描绘着他心中的多彩的世界,他不会为了媚俗而纠结于琐碎的细节,尽情地挥洒,率真的个性,恣肆的色彩,作品视觉冲击力强烈”[4]。同时,“从黄矶法的作品中领悟到其对印象派、野兽派的挥写独具匠心,在其独来独往的拼图中常不依成规,却有出其不意的成效”[5]。

悟道是法 其命天定——新加坡美术名家黄矶法

《川流不息》彩墨 78X53cm(2018)

悟道是法 其命天定——新加坡美术名家黄矶法

《城市之梦》彩墨 124X63cm(2019)

黄矶法的彩墨画构图简明,色彩明艳,富有套色版画的视觉冲击力,他从杂志上看到峇厘岛梯田后所作“峇厘岛”系列,视角特别;山水画如“红山白水”系列用色大胆,红白相间,墨色交融,其中一幅为德国前总理科尔收藏。其半抽象的花卉系列则带欧洲油画的用色、质感与构图;“现代画”系列用简单的几何造型,有现代的意趣。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