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意识到了可持续投资和融资对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意义,已经制定了可持续投融资蓝图。
其中包括:首先,为新加坡金融机构建立绿色金融产业工作组(GFIT);第二,启动旨在结合数据和技术以管理ESG项目筹资的“绿色足迹”项目;第三,对在新加坡上市的公司强制要求披露气候相关的财务信息。
GFIT分类法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漂绿”,即根据经济活动是否为绿色对其进行分类。根据这一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分类,能够确保金融机构在理解投资组合中“绿色”产品的构成时保持一致。
监管机构还认识到,不同评级机构对ESG基金的评分方法存在巨大差异。这些差异在米尔肯研究所(Milken Institute)的一项研究中也受到了强调,意味着有必要为ESG产品制定更高的披露标准。
新加坡金管局预计将于2022年初实施新的ESG零售基金披露标准,它将展示基金经理如何决定ESG流程。披露标准将提高投资的透明度,帮助投资者了解不同的ESG基金,从而有利于做出明智的投资决定。
建立信任
的确,新加坡投资者对ESG投资的兴趣越发浓厚。汇丰资产管理(HSBC Asset Management)今年年初的一项调查显示,新加坡投资者对可持续性、环境和道德问题在投资决策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与他们的行动之间存在距离。受访者指出,满足他们需求的可持续投资产品缺乏、ESG产品的巨大成本都是存在的障碍。
鉴于金融领域的“漂绿”现象普遍存在,新加坡监管机构的各项举措无疑是向前迈出的关键一步。然而,随着新加坡投资者对ESG投资产品的需求的增加,人们也担心投资者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们的利益无法受到保护。
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FCA)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于今年11月就可持续投资产品披露要求的反馈发起了公众咨询。
这次咨询的目的是增强市场信心,为散户投资者提高透明度,并满足机构投资者的信息需求。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希望从公众咨询中获得反馈,使散户投资者能够在知情的情况下选择可持续投资产品。
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的公众咨询将包括针对可持续金融产品的分类和标示的讨论,以及针对散户和机构投资者的信息披露标准。在披露标准方面,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打算借鉴CFA、英国标准协会(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e)和国际证监会组织等机构的做法。
新加坡完全可以与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在公众咨询方面的做法保持一致。这有利于推动本地投资者对可持续金融产品的信任,并且明确当前可持续金融领域有待改善的部分。
文章英文版首发于新加坡The Business Time
原文标题为Greenwashing: Singapore's next frontier of investor protection
作者:卢耀群(Lawrence Loh),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策略与政策系教授;郁淑桦(Yvonne Yock),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治理与永续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本文观点不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机构观点
转载请注明来源:狮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