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上传的视频,警方迅速锁定了这几名少年的身份,并将他们全数逮捕。
这些年龄介于13-14岁的少年,应该正是就读于中一到中二的年纪,没想到就犯下了如此严重的罪行。
图源:新明日报
根据新加坡破坏公物法令第3节,破坏行为一旦罪成,可被判坐牢长达3年或罚款不超过2000新币,并可被判3至8下鞭刑。
不过,因为这些人年纪尚小,即使被判有罪,他们也有可能逃过鞭刑。
涂鸦在很多国家似乎不是什么大事,甚至还被当成是一种艺术形式存在于社会。
但是在新加坡,没有经过允许的涂鸦就是违反犯罪行为。
一些洋人偏偏不信邪以身试法。结果轻则坐牢,重则还要接受鞭刑......
新加坡法律无情
外国人犯罪一样受罚
在新加坡,因为涂鸦遭受鞭刑的人,有不少都是不了解新加坡法律,或是对新加坡法律不以为意的外国人。
但新加坡并不会因为他们的身份而法外开恩。其中,上世纪90年代的轰动全球的麦克·费伊(Michael Fay)案,就是一个明证。
图源:mothership
1993年,当时只有18岁的麦克·费伊(Michael Fay),随母亲和继父移居到了新加坡。
而就在同一年,某天新加坡一处社区的居民清早起来,发现社区内的墙壁和汽车被人用各色颜料涂得一塌糊涂,不少车子还被敲碎玻璃、戳破轮胎。
新加坡警方调查后一无所获,社区展开积极自救,加装了大量摄像头等监控设备,如若再犯,则誓要抓住这个“破坏之王”。
示意图
终于,在6个月后,在费伊伙同一些学校同学再次犯案后,警方搜集到了线索,并顺藤摸瓜找到了他。
或许是在美国被那里的法律给“宠坏了”,费伊爽快承认曾经在汽车上涂鸦,认为这大不了是罚款或短期拘留,或者被罚做几天社区义务劳动就行了。
可没想到,最终他因破坏公物和社区车辆,被新加坡法院一审判决监禁4个月、罚款3500新币和鞭刑6下。
图源:海峡时报
这个判决一出,立马就在美国国内引起巨大反响。
《国际先驱时报》的专栏作家威廉·萨菲尔曾公开撰文指责新加坡是个“专制、无法无天”的社会。
《纽约时报》也曾发表多篇文章,指控新加坡的“残忍”。
来源:纽约时报
除了在媒体端为费伊摇旗呐喊外,美国民间和官方也开始行动了起来。
数十名美国人写信给新加坡驻美国大使馆,要求改判。20多名美国参议员写联名信,请求从宽处理......
当时,美国驻新加坡大使馆也明确向新加坡政府提出反对意见,认为麦克·费伊涂鸦和破坏所造成的后果并不是永久性的,而鞭刑将对他造成长期生理与心理的创伤。
费伊走出法庭,图源:mothership
最终,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也坐不住了。他发了一封专函给新加坡总统时任王鼎昌,认为量刑过重,希望新加坡政府能从宽处理,否则将会继续施压。
原本是一起普通的案件,却逐渐演变成新加坡和美国之间的外交冲突,最严重时,还差点影响了不久后原定在新加坡举行的世贸会议!
最终这次会议在1996年成功举办,图源:WTO
面对着如此巨大的压力,作为一个世界小国,新加坡并没有退缩。
之后,王鼎昌回复了克林顿,表示新加坡是司法独立的国家,他必须尊重和维护新加坡的司法判决。
但是,有鉴于美国总统开了口,最终法庭裁定费伊所受到的鞭刑从6下减为了4下。
看起来好像新加坡是“认怂”了,但了解新加坡鞭刑的人都知道这其实也只是意思意思而已。只要一下鞭刑,其实就足够犯人屁股劈开肉绽,躺几个星期才能完全恢复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