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活动直接办在夜店,台上兼职当DJ的web3.0创业者打碟,鲜艳的灯光闪烁不停。在各种web3.0群里,他们晒陈柏霖、林俊杰、伊能静的照片。
场面实在太过盛大,以至于有个提前离开的投资人很快开始后悔:开始以为Token2049只是个规格比较高的会,有些活动而已,没想到是个“大party”。
“你在国内真体会不到这种氛围,还是很酷的,千禧一代以后的感觉。”这个投资人告诉36氪。
John原本只是带着些看热闹的心态加入,但到那一周结束时,他已经参加了40多场活动。如果和活动上的web3.0创业者聊得对味,他可以在凌晨2点约海底捞,一直吃到天色将明。 “web3.0没有夜晚,”他说。
Token2049活动现场。图片来自官网
前一周在金沙会展中心,John擦身而过的很多白发苍苍的投资人,被中老年人包围太久了后,John怀疑是到了另一个世界,放眼Token2049,几乎都是年轻鲜嫩的脸孔。“这对比真的是太强烈了。”
在Token2049间隙,John去了次创投圈聚会。聚会在当地算得上高档的中餐厅举办,或许是为了凸显中国元素,进包间就能听到传统民乐,铜锣唢呐一派喜庆,还以为春节提前了几个月。
包间里近百号人,基本都是互联网投资人或者新加坡银行、政府的官员。最近很活跃的金沙江合伙人朱啸虎,自然没有缺席,还能看到软银、淡马锡和中东基金的人。
或许是为了照顾本地人,桌上没有茅台,只有红酒。大家有礼貌地聊天、敬酒。要有人问起“你最近关注什么?”通常只会收到平淡的回答:“没什么投的,也没什么关注的。”John受不了沉闷的氛围,呆了一个小时就退席,跑去参加web3.0活动直到半夜。
但狂热的party之后,John无法忽视矛盾之处。就算手里没有数据支持,他也凭直觉知道,眼下的新加坡,投资人比靠谱的web3.0项目多。“这场会,对我这种不太了解的黑子是破圈的机会,但好的项目比例很小。”
这也是很多投资人的普遍感受。2022年新加坡创投圈,最多的是投资人,但钱和好项目却都难找。看上去满地机会,但很少有人真正愿意为“梦想”和随之而来的风险买单。
浮华背后
一个创业者奔赴新加坡时,如果想重新看到中国2015年时“万众创业”期的盛况,必然会失望。全球经济衰退时,新加坡只不过比亚洲邻居表现好一点,并不会幸免。
新加坡的水温已经开始下降。Token2049 人潮涌动,新加坡互联网圈子聊的却是大裁员。
当John到达新加坡时,和他有过一面之缘的创业者Paul,已经决定关掉公司。
如果看履历,Paul算是在东南亚有经验的中国创业者。他在本土头部公司当过中层,说很流利的泰语、英语、印尼语。自己做的电商项目,之前还拿了点知名机构的融资。
8月末的早上,Paul刚醒来,发现平静很久的虾皮离职员工群,忽然“噼里啪啦”进来一连串刚被裁掉的人,群里一片喧闹。那些人告诉他,有十多年历史的实验产品孵化部门没了,一个人不剩。
Paul当时正为自己项目找下一轮融资,找到头发花白。看到消息时,他知道大势已去。连头部公司都降低预期不再投入新项目时,自己没有必要继续挣扎。
Paul有很多找钱的渠道。他交游很广,认识很多有钱人,也和本土基金关系不错。
老板们很乐于在宴会上看到他。新加坡呆了很多年的老江湖曾带他去私人会所。Paul曾听说美团的前几号人物和朋友来过这里聚会。会所落在别墅和私人公寓林立的丘陵地带,门外看不到任何招牌,也不会对外营业。
刚一进门,他就看到的是横七竖八停放的豪车,最显眼的是辆黑色劳斯莱斯,方形车头上的欢乐女神像银光闪耀。车辆停放随意,见缝插针塞满并不宽敞的院落,“看着像香港电影里黑帮的聚会。”
忙的时候,Paul一个月在家吃饭的次数五个指头数得过来。但和他忙于奔命不同,大佬们似乎不太着急于追逐事业第二春。他听到营收千亿的上市公司前总裁在私人聚会上表示,我们在欧洲投了一个亿,东南亚也该布局了,现在也有牌照,就是不知道做啥,“既然大家都来了,我们也来看看。”
“看看”是很多富豪的心态。“我不投钱我也不做什么,就在那里花曾经赚的钱。”Paul这样总结。
毕竟新加坡至少在眼下能给大佬们足够舒适和安全的生活。
新加坡圣淘沙海港,游艇拥挤。采访对象供图
Paul有时会被朋友邀请,去中国互联网圈子老板们很热衷的住宅区参加聚会。几个相近的小区中,户主包括曾经某行业排名前三公司的创始人、头部基金合伙人。最近,户主还多了个社交独角兽公司创始人,她刚到新加坡不久。
小区门外就是繁华的CBD。房子大多只有十多层高,大楼配色和外观看似简单,但正好完美搭配院落里的棕榈树。院中50米长、8条水道的泳池永远蔚蓝,池边蓝色遮阳伞下,黑色躺椅空无一人。
看惯一线城市高层住宅的人,都知道如此疏落的布局,在寸金寸土的新加坡是一种真正的奢侈。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