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很会存钱,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存不够应急资金

2022-11-25     缘分     19947

新加坡人很会存钱,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存不够应急资金

新加坡人很会存钱,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存不够应急资金

新加坡人的平均投资回报率从去年的1.5%下降到今年的0.7%,降幅了超过一半以上。(海峡时报)

作者 侯佩瑜

项最新调查显示,在通货膨胀率上升、利率上升和经济不明朗的大环境下,新加坡人虽然过去一年储蓄了更多钱,却是为了存钱旅游,不是存钱来作为应急金。

今年有91%的受访者储蓄了至少10%收入,去年只有88%受访者这么做。受访者的平均储蓄金额是收入的30%,比去年的27%多。这再次印证了新加坡人挺会存钱的说法。

然而,由于冠病疫情复苏带动了“复仇式旅行和消费”,越来越多国人将储蓄分配给旅行(39%),导致作为应急、退休和投资的相关储蓄都下跌。其中应急资金的储蓄比率跌幅最显著,下滑七个百分点至61%。

新加坡人很会存钱,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存不够应急资金

(资料来源:华侨银行)

只能说,虽然经济前景依然黯淡,但对新加坡人来说,及时享乐也很重要?

调查也发现,越来越多新加坡人养成了不良理财习惯,无论是赌博超出经济承受能力、只偿还卡债最低额度、以及为了和同龄人攀比而导致入不敷出、过度投机,还是常向亲朋借钱的人数,都比去年多4%,增至7%。

新加坡人很会存钱,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存不够应急资金

(资料来源:华侨银行)

以上这些因素,就是让新加坡人存不够钱以备不时之需的综合原因。

理财顾问通常建议个人需要预备有3到6个月薪水的应急金,才能够挺过家庭危机或金融危机。

但是,不到一半的新加坡人(45%)有足够存款能应付家庭一年的需求,只有53%储蓄了六个月的工资来未雨绸缪。

华侨银行(11月22日)公布的2022年财务健康指数(Financial Wellness Index)调查结果显示,受到疫情严重冲击,新加坡人的基本理财表现跟去年相比稍微逊色,财务健康指数从去年的62微跌至61。今年8月接受这项网上调查的有2182名年龄介于21岁至65岁的本地工作人士。

指数下滑主要是因为投资回报率下滑、债务压力增加,以及退休计划面临阻碍。

投资回报率下滑以及债务压力增加,相信也影响了国人的应急金的储蓄。

债务压力增加

新加坡人很会存钱,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存不够应急资金

该调查涵盖财务健康的10个方面:储蓄习惯、应对财务危机、定期投资、退休规划、定期评估、赌博习惯、过度投机、向亲友借钱、花费超过能力,以及控制债务。(海峡时报)

随着贷款利率升高至4.5%,约40%的受访者面临房屋贷款的压力,比去年多出九个百分点,这是过去四年来最高的比例。

因此,更多人(8%,2021年为6%)透露,他们须出售或换小屋,才有能力偿还贷款。

约31%的受访者承担了更多的无抵押债务,如信用卡债务、教育贷款和装修贷款,高于2021年的24%。

他们偿还无抵押债务的能力也下降了3个百分点,19%的新加坡人在偿还债务方面有困难。

年轻人想早10年退休,并拥有每月花6000元维持的豪华生活方式 调查发现,Z世代和千禧世代(Millennials)的受访者希望能在58岁退休,比我国的重新雇佣年龄提早10年。

调查中,受访者须从以下三种退休生活方式中做出选择:

基本退休生活(每月所需2500新元)

拥有并住在政府组屋;

出门乘坐公共运输;

到综合诊疗所、政府医院看病和接受治疗;

没聘请女佣;

每年到区域内地区度假两次,例如泰国、香港。

中等退休生活(每月所需3210新元)

拥有并住在政府组屋;

拥有中档汽车或乘坐德士出门;

到家庭私人诊所、政府医院看病和接受治疗;

聘请钟点帮佣;

每年到区域内地区度假三次,例如泰国、香港。

奢侈退休生活(每月所需5760新元)

拥有并住在私人住宅;

拥有高档汽车;

到家庭私人诊所、私人医院看病和接受治疗;

聘请帮佣;

每年到区域外的地方出国度假两次,例如欧美地区;

能定期健身美容。

在20多岁和30多岁的受访者中,分别有34%和28%的人选择了最奢华的退休生活方式。

相比之下,在40多岁和50多岁的受访者中,分别有21%和22%的人选择这样做。

是年纪较大的国人已经看清事实,知道要享受奢华的退休生活方式并不实际吗?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