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亦文:产业金融的引领者

2022-11-26     缘分     19425

沈亦文教授说话云淡风清,似乎有一种感觉:他的创业运气似乎特别好。对此,他予以否定,实言相告,帛锐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挑战。

“其实我创业第一年就失败了,预先设想的业务一个也没做成,整个公司没有一分钱收入。那个时候几位合伙人都打退堂鼓,我一个人留下来,带着两个助理守着一个办公室。要干什么?不知道。”到了2013年,通过给金融机构与企业做金融培训带动了一些顾问业务才勉强支撑下来。之后面对各种挑战,才慢慢走到今天。沈亦文回放创业经历,语气仍然是云淡风清。

沈亦文教授有着学者的儒雅之气,而帛锐的团队成员又都是资深的专业人士,这样资深的团队该如何管理和相处?沈亦文教授仿佛看到记者的疑惑,于是解释道,帛锐采用的是合伙人制度,而非传统的公司管理架构。十位合伙人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专家,以一个共同的战略发展目标为引领,彼此优势互补、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变革我们的企业管理模式,我们需要的不是员工,而是合伙人。大家都是自己领导自己,都在为自己打工,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战略目标与理念。”合伙人制度是否能一直走下去,对团队成员的视野和格局要求更高。现在,帛锐已走过十年,从中国转战新加坡,十年之际,沈亦文教授给自己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新冠疫情让全球供应链重新布局,帛锐的业务重心开始逐渐从中国转移到东盟市场。但沈亦文教授表明,帛锐未来的业务走向还是会跟中国有关。

“我们称之为China Corridor Business,就是跟中国有关的贸易走廊业务。这是我们的优势,我们不会去做一个完全本地化的业务,我们关注的是跟中国有关的贸易走廊业务,它已经不只是中国的本土业务,而是中国跟东盟之间的贸易与供应链业务。”

沈亦文:产业金融的引领者

书香味的童年,传承重在精神财富

沈亦文教授出生在上海,父母都是教授。父亲是上海财经大学的教授,母亲则是上海吴淞中学的国文高级教师。亦文自小就在学校的宿舍里长大,开始是住在母亲学校所分配的宿舍楼,后来搬到父亲工作的大学宿舍楼。

“我从小就生活在中学或是大学的学习氛围中。白天家里没人烧饭,我就跑到学校食堂里蹭饭;晚上,我就跑到大学教室里跟大学生们坐在一起读书。这种学校氛围对我的影响颇深。”儿时往事,历历在目。那个带著书香味的童年,在沈亦文的大脑里仍然是清新的。

“在中国,教育工作者的收入并不高。”沈亦文教授透露,他家境算不上富裕,但父母所拥有的精神财富却远胜与很多人家。说话时,一种满足感,从沈亦文教授的脸上荡漾到心间。

“我父母那个年代的生活是很清贫的,一个月的工资常常捉襟见肘。不过他们培养出来的好学生,都像是一个个杰出作品。当那些年届六旬的学生还登门拜访我母亲,拉着她的手嘘寒问暖,这种精神满足是常人无法感受到的,也是我追求的真正财富。”

他说,财富传承并不是留多少钱给后代,而是精神财富。父母留给他的某一句话、某一个价值观,都能让他终身受用,这就是最好的财富传承。

沈亦文教授早年在大学求学时攻读的是英美语言文学专业,这不仅开拓了他的视野,也让他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人。大学毕业后他到外企工作,第一份工作就是花旗银行,后来在公司内部调动下去到了香港、伦敦、新加坡等城市工作。

“西方企业在中国做业务,人才需要本土化,但是本地管理者一定要和西方的管理体系融合,才能够真正把中国的需求与西方的产品与服务体系联系在一起。”外企的工作经历,在他的人生中打开了第一扇看东西方交流的大门。

“把西方先进的东西融入到中国的文化体系中,同时把优秀的中国文化传统发挥到国际管理体系上,这对于中国企业开展国际业务有很大帮助。在不同市场里生活,是锻炼一个人国际化的重要过程,也是适应能力的体现。”

自小在书香气息下成长的沈亦文教授,如今也跟随父母的步伐走上讲台。如今,沈亦文教授是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浙江大学这三所全球知名大学商学院担任EMBA课程教学的客座教授。他喜欢和学生分享案例,而这些案例都是他亲身参与的实战案例,成为吸引学生的课堂卖点。

无论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沈教授总能归纳有价值的结论用以指导未来的发展,这个过程中和学生的思维碰撞,是他最享受的一种生活方式,他更喜欢把教书当作重要的生活平台。

“我喜欢大家把我当作一位老师,而不是一个企业家。我很享受三尺讲台的授课时光,这或许是家族遗传的基因吧!”他甚至自嘲,有时生怕学生没听不懂,要不厌其烦地讲到对方听懂为止。

从书香门第走出来的沈亦文,已游过了黄浦江、香江的险滩暗礁,如今他正带领帛锐团队落子新加坡,布局更广阔的东盟圈,在他看来,这里是一片蓝海。刚进入50岁的沈亦文,笑谈他来到人生“第二峰”:50岁到70岁是最具财富价值和最有贡献力的时候。相比时间花在生意上,他希望接下来可以做更多的授课,写更多的书,并传承更多的精神财富。或许,他也在回归父母给他在幼年种植的一片精神乐土;现在,他也要用知识和经验为产业金融生态圈赋能,让这个生态圈生机盎然,永续发展。

沈亦文:产业金融的引领者

精神比物质更有财富传承价值

沈亦文,1972年出生于上海,父母都是教授。沈亦文在大学的英美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进入到花旗银行工作,从事全球交易银行业务(Global Transaction Banking)。喜欢钻研的他,成为中国交易银行领域最早一批开拓者与践行者,并研发推广了诸多有创新力的现金管理、贸易与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产品,倍受业界肯定。

沈亦文不仅是一位在跨国银行拥有超过2 0 年金融产品营销与研发管理经验的资深银行家,更是一位具有国际视野的专家教授。他是全球产业互联网与产融结合领域的顶尖专家,具有前沿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实战经验。在过往近十年里,他多次受邀为境内外近百家金融机构与大型企业提供产业互联网与产融结合、贸易与供应链金融、流动资金管理、互联网金融科技等方面的专业产品培训与金融解决方案咨询,并在中国多家大型企业、上市公司担任财务顾问、产业互联网战略转型顾问与独立董事。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