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个人意见肯定很不受欢迎,因为人们的要求已经高了,降不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咎于几十年来关于组屋可以增值、可以媲美私人公寓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论述。政府以此为政绩,屋主们也为此而骄傲。
杜甫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一个崇高的境界,新加坡可以说已经达到。有个安全的庇护所之后,人们就会选择冬暖夏凉的南向房子,受北风吹或者夕照的房子大家都会避而远之。因此连地点不错的预购组屋,每一期都有遭人嫌弃的剩余组屋。
享受公共住房,不能完全以个人的偏执为中心,这个道理知易行难。或许我们在“新加坡携手前进”(Forward Singapore)运动中讨论关于公共住房和社会契约时,多点介绍那些把很普通的组屋住到变成“家”的人,启发大家在关注有形资产增值之外,对住房和生活有另一种思考。
(作者是《联合早报》执行总编辑)
转载请注明来源:狮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