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開戰
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對烏克蘭發動「特別軍事行動」,聲稱是為了使烏克蘭非軍事化和非納粹化。俄軍隨即向烏克蘭發動攻擊,地面部隊不久後也入侵烏克蘭,戰爭全面爆發,是二戰以來歐洲最大規模的戰爭之一。
俄羅斯與烏克蘭東部接壤,加上有親俄烏東民兵,俄方在烏克蘭東部原本就有優勢,同時也利用南部與烏克蘭接壤的盟友白羅斯,從北進攻烏克蘭首都基輔。9月底,俄軍占領的烏東4個地區頓涅茨克、甘斯克、赫爾松和扎波羅熱,舉行了所謂的入俄公投,隨後正式併入俄羅斯聯邦。然而,與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時一樣,並沒有獲得國際承認。
俄羅斯的政客、評論員、分析師等起初認為戰爭可在幾天內結束,然而戰爭眨眼持續了超過10個月。烏克蘭在西方國家的軍事援助下奮力頑抗,使得俄軍的攻勢停滯不前,部分占領的地區甚至被烏軍收回。
無情的戰火,苦的是百姓,衝突導致的傷亡數以十萬計,還引發歐洲自二戰以來最大的難民危機。
如今,這場戰爭即將跨入2023年,雙方強硬的姿態,恐讓衝突難以在短時間結束。
英女王駕崩
9月8日,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駕崩,享耆壽96歲。伊莉莎白二世是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在全球史上則是在位時間第2長的君主。伊莉莎白二世在1952年2月6日繼承父親喬治六世的王位,隔年6月2日加冕,在位超過70年。
伊莉莎白二世給世人留下的最深印象,是她對女王的職責有著深刻而由衷的責任感,她的最後一項公開活動便是在9月6日任命她的第15任首相特拉斯。
隨著伊莉莎白二世的離世,其73歲長子查爾斯繼承王位,尊號「查爾斯三世」。查爾斯擔任王儲長達70年,是英國史上等候繼位時間最長的王位繼承人,亦是有史以來最年長的新君主。
卡達世界盃
11月20日,第22屆世界盃足球賽在卡達拉開序幕。卡達是繼日本和韓國(2002年)後,第3個主辦世界盃的亞洲國家,也是首個主辦世界盃的伊斯蘭國家,另外還打破瑞士紀錄成為史上面積最小的舉辦國。這個財力豐厚的中東國家,本次世界盃一共準備了8座大型體育場,其中7座是全新建造。
然而,卡達世界盃打從成功申辦就爭議不斷,包括應接百萬球迷湧入的能力受到質疑、面對貪瀆指控、在對待移民工人和女性及性少數群體的態度受到批評,在最後一刻政策急轉彎宣布禁止場內飲酒,更是引起全球球迷譁然。
世界盃在12月18日落幕,經過64場比賽,阿根廷相隔36年再次捧走大力神杯。
中共二十大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10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中共二十大)閉幕隔天,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率領新一屆的最高領導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亮相。習近平已經擔任中共總書記10年,這次打破「七上八下」(67歲續任、68歲退任)的慣例,正式進入第3任期,領導班底也大換血,只有趙樂際和王滬寧留任,其餘4人都是習家班的新面孔。
二十大期間還發生了一件備受國際關注的事件。10月22日的閉幕會上,中共前總書記胡錦濤突然被帶離會場,引起揣測。至於官方的回應,只有新華社使用其英文推特帳號表示胡錦濤離場是因為「身體不適」。
安倍遇刺
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西部城市奈良市遭遇槍擊,送醫後不治身亡,時年67歲。安倍是日本任職時間最長的首相,曾在2006年至2007年間和2012年至2020年間兩度任相,卸任後在政壇地位仍然舉足輕重。事件發生在日本議會選舉的2天前,安倍在奈良市大和西大寺站前進行選舉演說。
兇手山上徹也使用簡易槍枝連開兩槍,安倍左胸和頸部中彈倒地。山上徹也在罪案現場被逮捕,他表示自己是因為安倍與「統一教會」(現為世界和平統一家庭聯合會)的關係而產生恨意,指母親長期迷信宗教,並大量捐款給教會而導致家庭破產。
佩洛西訪台
8月2日,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率領訪問團抵達台灣,這是25年來訪台的最高級美國政治人物。她在抵達隔天拜訪台灣立法院,與台灣總統蔡英文會面,更獲頒「特種大綬卿雲勳章」,表揚她致力提升美台關係的卓越成就。佩洛西表示,這次訪台是要向外界清楚表達「不會背棄對台灣的承諾」,要彰顯美台之間的團結。
此行引起中國強烈的反對及抗議,北京多次警告此訪會帶來嚴重後果。佩洛西離開台灣後,中國解放軍在台灣東西南北周邊共6個海域,展開大規模環台軍演,甚至被形容為第4次台海危機。
通貨膨脹
隨著新冠病毒減弱,疫苗覆蓋率高,疫情趨緩,世界邁入與病毒共存的階段,全球邊境幾乎完全開放(中國1月8日開始大幅度放寬邊境限制),人們的生活已經恢復正常,經濟開始出現復甦跡象。然而,全球經歷了長時間的封鎖衝擊,衰退的經濟無法瞬間恢復到疫情前水平。而隨著俄烏戰爭開打,導致能源、糧食陷入危機,推升通脹數據。
為了抑制通膨,美國在年內加息7次、累計上調425個基點,創下40年來最快紀錄。英國、加拿大、韓國、菲律賓、紐西蘭、秘魯、阿根廷、南非等,也跟隨腳步紛紛加息。
梨泰院踩踏事故
10月29日晚上,韓國迎接解封以來第一場萬聖節派對,酒吧、餐廳林立的首爾梨泰院聚集了10萬人,狹窄的街道被擠得水泄不通,年輕人大肆狂歡,卻疑似有人故意推擠,意外釀成踩踏事故,造成158人死亡、196人受傷的悲劇,震驚國際社會。
發生事故的窄巷,寬約3.2公尺、長約45公尺,發生踩踏事故的是其中約長5.7公尺的一段,等於300多人塞滿18平方公尺空間中。據稱,最前面第一批人跌倒後,後面也像骨牌一樣接連倒下,最底下的人被層層堆疊,最後壓了7層,根本無法動彈,上百人當場窒息死亡 。
伊朗反頭巾運動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9月13日,22歲伊朗女子阿米尼因沒戴好頭巾遭「道德警察」拘捕,當天就在警局昏倒送醫,昏迷3天不治身亡。警方稱阿米尼是突發性心臟衰竭病逝,但有目擊者看到她曾被毆打,阿米尼的家屬也稱其身上有瘀青。
阿米尼之死掀起民憤,民眾走上街頭示威抗議,伊朗各地隨後爆發「頭巾革命」,要求刪除頭巾法、解散道德警察。伊朗當局鎮壓抗議民眾,也封鎖了通訊軟體,國際組織統計有上百人死亡,超過1萬5000人被捕。12月,伊朗司法部公布一名遭逮捕定罪的抗議民眾已執行死刑的消息,是示威爆發後首度處決抗議者。
斯里蘭卡經濟危機
斯里蘭卡在2022年陷入自1948年脫離英國獨立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價格飆升、食品和燃料缺乏,外匯儲備枯竭,還在5月19日出現主權債務違約。4月初開始,首都科倫坡爆發示威活動,對物價上漲和物資短缺表達不滿,而抗議規模不斷擴大,逐漸蔓延到全國各地。人們為生活成本飆升到難以負擔而憤怒。
民眾抗議持續了數月,承諾下台的總統拉賈帕克薩7月13日凌晨乘軍用飛機逃離斯里蘭卡。7月20日議會舉行總統選舉,維克勒馬辛哈當選,接下了燙手山芋。
追蹤東方日報社交平台 Telegram_logo
追看熱門新聞資訊,請下載東方日報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