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S商学院院长罗安著教授:美国通货膨胀的诱因及疫情之下对亚洲的影响

2021-12-14     缘分     21790

我们来看看数据。目前除挪威和新西兰外,世界各地的短期名义利率都低于负值。紫线可以看到的是与大流行相关的美国短期利率,该利率已降至基本为零。

NUS商学院院长罗安著教授:美国通货膨胀的诱因及疫情之下对亚洲的影响

蓝线代表的是日本的利率水平。日本很长一段时间都为零,实际上略为负。底部的红线是欧洲中央银行的利率,多年来一直为负。因此目前世界各地的短期利率都较低,尤其是在美国。

这就是量化宽松。

从数据来看,你就会发现疫情带来了巨大的量化宽松。

NUS商学院院长罗安著教授:美国通货膨胀的诱因及疫情之下对亚洲的影响

这张图中,橙色线显示的是美联储实施的量化宽松,规模是非常大的。但美国不是唯一的,日本央行、欧洲央行以及英格兰银行,都实行了量化宽松。其目的是试图降低长期国债利率,因为短期国债利率已经为零或负值。

现在通过量化宽松创造了大量资金。

通货膨胀值得担忧么?

那么,我们应该担心通货膨胀吗?关键取决于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简单回顾一下货币数量理论,这是一个非常有名的理论,并且是一个经过充分论证和实证的长期通货膨胀理论。

NUS商学院院长罗安著教授:美国通货膨胀的诱因及疫情之下对亚洲的影响

简单来说,货币乘以货币流通速度,等于价格水平乘以实际GDP水平。对于支持这个理论的人来说,这背后的理论与货币市场均衡有关。

在实践中,货币增长就是计算货币的百分比变化加上所谓的流通速度(这个我们基本上可以忽略)。等于通货膨胀率(即价格水平变化的百分比)加上实际 GDP变化的百分比(即GDP增长率)。

考虑这个问题简便方法是,过度的货币增长会导致通货膨胀。

这已经在世界各地一次又一次地得到证实。我是一名技术型经济学家,所以更准确地说发是,超越流通速度和增长之间差异的货币增长就是通货膨胀。

既然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印了很多钱,我们应该担心通货膨胀吗?因为这好像与货币数量理论是一致的呀。

的确,货币供应量增长得非常快,但问题是通胀真的被预期到了吗?货币数量论是有一个隐含的前提的,那就是印出来的货币要进入流通中,并且不存在影响货币流通和增长的冲击。

我们暂且先不考虑第二个条件,因为这是一个非常理论化的条件。这样的话,货币数量论实际上就预示著,如果通过量化宽松创造的货币预计将进入流通,那就会出现我们担心的情况(通胀)。

那么,美联储会不会让所有的货币疯狂?是会继续量化宽松,还是会退出?

让我们通过数据来看看市场对通胀的预期。长期债券的名义和实际利率可以揭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这就是所谓的费雪效应。

长期名义利率,例如你在市场上看到的利率,如10年期国债利率,包含了两个成分:一个是预期通胀率,另一个是实际利率。所以,按照费雪效应,可以从长期债券的名义利率中找到通胀预期。

此外,也可以直接询问消费者他们对通胀的预期。美国密歇根大学经常做这样的调查。

让我们看看这两者。

那么什么是长期?通常人们会看10年期。1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就可以代表长期国债的名义利率。

目前这个利率是什么样的呢?从图中看,直觉答案好像这个利率已经升得很高,但它们实际仍然是很低的。因为在疫情期间,10年期国债利率从2%左右大幅下降到了0.5%左右。

NUS商学院院长罗安著教授:美国通货膨胀的诱因及疫情之下对亚洲的影响

疫情结束以来,利率已经上升。最近有所上升,但仍然很低,只有大约1.5%~2%。因此,从国债的名义利率看,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市场预期会出现大幅度的通胀。

像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美国财政部发行两类长期债券,一类是支付名义利率的国债,另一类是根据通货膨胀进行调整利率的国债,即支付实际利率的国债。

可以看到,长期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之间的差异即为长期预期的美国隐性通胀率。这就是所谓的盈亏平衡通胀率。使名义债券和实际债券的回报相同的利率。

目前看,长期预期的通胀率国债利率都比几个月前要高,但仍然很低。

NUS商学院院长罗安著教授:美国通货膨胀的诱因及疫情之下对亚洲的影响

如果看看那些隐含在美国国债中的盈亏平衡通胀率,刚刚超过2.5%。所以与历史相比有点高,看到它通常在2%左右。但在任何绝对意义上,都不是很高,所以金融市场说我们预计不会有太大的通货膨胀。

如果直接问消费者呢?

在密歇根大学的调查中,询问人们对未来一年的预期通胀率。预期通胀上升相对较快,但它仍然很低,不到5%。不过最近几个月有所上升,因此未来一年消费者理性的预期显示会有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但也就是5%左右。

当然,由于目前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为6%,看起来合理。

问题是美联储将采取什么措施?什么时候会开始调整?

有一项美联储内部普遍承认的共识,无论是在美国,还是美国境外,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永远持续下去。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