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寶哥」負責人黃榮旋(58歲)原是一名榴槤果農,其榴槤批發站位於素有小福州之稱的永平,榴槤季節幾乎天天不分晝夜收購榴槤、分類、速凍和運輸出口,批發站燈火通明,人員忙碌作業。
出口水果之王背後的繁瑣工序鮮為人知,黃榮旋接受《東方日報》訪問時侃侃而談,本身投入榴槤領域的過程。
他說,自己是17歲那年到父親的榴槤園學習,後來接手父親的榴槤園,正式投入榴槤種植領域,由於觀察到當時柔州種植的榴槤品種有多達50種,但具有名氣及可供出口的榴槤品種卻只有10餘種,他決定將園裡的榴槤樹進行嫁接技術,改變榴槤品種。
「當初我們種植的榴槤均為寂寂無名的品種,也是所謂的山芭榴槤。為了改變品種,需要為榴槤樹進行接枝,但這是個非常複雜且困難的技術,在不斷經歷失敗和嘗試,花了7至8年的時間,才成功把整片榴槤園的品種改變成貓山王及黑刺等品種。」
黃榮旋透露,榴槤種植步驟繁多,從開花、結果到熟落前後要120天,每次收成就好比女性生產後要調理身子,要為榴槤樹施肥補充營養,真的是粒粒皆辛苦。
他說,種植榴槤的其他挑戰,包括猴子和松鼠等野生動物偷吃,以及防止果實成熟後會有不法之徒覬覦偷竊。
「此外,當榴槤長至約有半公斤重量時,就要僱人攀上樹梢捆綁樹枝固定,以及在樹下結網,以及防止榴槤果實落地摔壞。」
黃榮旋表示,早年榴槤果農種植「山芭榴槤」,沒有出口壓力,一年頂多施肥一回,如今每兩三個月就需施一次肥養樹,以確保結出來的果實渾圓飽滿且具有出口標準的4房肉以上。
不過,盡了人事仍需聽天命,他指,天氣也是決定當季榴槤收成好壞的主要因素,榴槤是既需要雨天卻又害怕雨天的農作物,因為需要連續3周沒有降雨,才能完成授粉並結果。
速凍榴槤出口海外 生產榴槤果泥副產品
黃榮旋透露,其榴槤園完成品種變更後,他看準永平作為柔佛中部的地理優勢,開始在西馬半島收購併在州內批發榴槤供應,之後再開拓鄰國新加坡的出口市場。
「孩子們相繼長大了,便開始往國外出口發展,如果不開拓海外出口市場是不行的,因為越來越多人開始種榴槤,單憑國內是無法消耗掉這麼龐大的產量。」
他說,為了速凍榴槤出口海外,他成立「永平寶哥」這個品牌已經有3年,涉足新領域讓他面對新的挑戰。
「剛開始投入速凍榴槤領域時虧了很多錢,好比初期的冷凍室空間不大,收購回來本來符合中國需求的4房肉以上的AA榴槤果實,我們全部堆成一座小山推入冷凍,結果最下方的榴槤因承重過度,從原先合格的渾圓外型被壓成不符合出口要求的梨型。」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有了上述經驗後,他改而採用籃子分裝榴槤,才送入冷凍室的方式,避免上述情況。
「此外,我們在剝下果肉後,也是通過分層冷藏的方式。我們看準加工食品需求,開始提供榴槤果泥等副產品出口。」
中國收購標準收緊 僅接納5房和6房肉榴槤
中國對於榴槤需求龐大,出口到中國的AA等級榴槤果實,根據2022年12月的報價,平均出口價每公斤為51令吉50仙。
雖然上述市場十分誘人,但黃榮旋坦言,榴槤出口挑戰將越發嚴峻,首先,中國的收購標準或將從現在的4房至6房肉的AA級榴槤中把4房肉淘汰,僅接納5房和6房肉的榴槤果實,出口標準收緊會對榴槤收購商和榴槤園主均造成影響。
「此外,新型冠狀疫情嚴重時期,導致我國的海外船期當時一再延期,到了中國又卡在碼頭不能下港,令榴槤出口商意識到,有充足的儲備流動資金重要性。」
黃榮旋透露,一貨櫃的出口榴槤資金為100萬令吉,榴槤旺季時可一天出口一貨櫃,惟海外買家只會預付40%,待貨物抵達才會再付60%,當時真的一度陷入資金周轉窘境。
他說,國內榴槤園主及收購商聯繫緊密,不愁榴槤供應數量短缺,然而更擔憂的是急凍用料的液氮國內市場頻頻短缺,進而分薄了出口利潤,他認為,穩定液氮供應市場勢不容緩。
追蹤東方日報社交平台 Telegram_logo
追看熱門新聞資訊,請下載東方日報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