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政策實施後,在新加坡工作的龐大「越堤族」被視為首當其衝受影響的一群。
在為期半年的收入匯款特別計劃(PKPP)下,大馬政府將向月收入900新幣(約660美元)以上,並有匯款回國的大馬居民徵收3%的稅務。
儘管大馬和新加坡兩國早已簽署《避免雙重徵稅協定》(DTA),但在新加坡工作的大馬居民明年起匯款回國時,仍必須繳交海外收入所得稅。
大馬財政部第一副部長莫哈末沙哈指出,該項政策是針對境外「匯款」(Remittances),加上海外大馬公民也能享用大馬政府準備的所有設施,因此不存在雙重徵稅問題,並指出這是合理的徵稅。
此消息一出,引起各方批評及混淆。在野黨議員認為此舉是在加重人民的負擔。
對此,《亞視新聞東南亞》採訪了兩位常年在新加坡打拚的大馬遊子,針對額外繳稅提出看法。
若政府要增加收入 應重啟GST 甘先生(33歲)告訴《亞視新聞東南亞》,他在新加坡工作已有5年,從事信息技術(IT)行業。由於疫情影響,他目前在大馬柔佛居家辦公。
他坦言,儘管3%的稅率影響不大,但少了一筆可支配收入,再加上徵稅理由牽強,難免感到失落。
他表示,雖然沒有向大馬政府直接繳交所得稅,但他在大馬買房產、汽車和日常消費等經濟活動,都已繳納了印花稅、銷售與服務稅(SST)等稅務。
「該繳納的稅我都繳納了,我覺得不應該再多一個海外收入所得稅,在你匯款回國時徵稅。這很明顯是政府要抽取多一項稅務,為國家增添一份收入,我覺得這對我而言很不公平。」
他接著提出疑問:「政府要如何定義哪些匯款是收入,並從而徵稅呢?還是每筆匯款交易都會被徵稅呢?」他指出,這項政策也會讓更多人想辦法「逃稅」,例如從新加坡攜帶現金入境大馬。
甘先生認為,倘若大馬政府要增加收入,應該放棄這「不切實際」的稅收,轉而重啟消費稅(GST)。「我認為GST被大馬政壇妖魔化了。當然,如果大馬政府打算重啟GST,也應該從比較小的稅率開始,例如3%。」
政府應考慮連鎖效應 而從事金融行業,並在新加坡工作超過十年的的蘇詩凌也認為這項政策不公平。
「我在新加坡也有繳交所得稅,在大馬消費時也有間接繳交SST,為什麼我還需要額外繳稅?而且(身為公民)我從大馬買東西(又不像外國人)享有免稅(Duty-Free)的福利。」
她也認為,大馬政府在落實這項政策時,並沒有考慮將帶來的影響。她指出,大馬政府應該嚴謹地調查,找出個人的平均海外收入,以此為基準來設定稅收門檻。
「我認為月收入900新幣的稅收門檻是很低的,幾乎將波及所有在新加坡工作的大馬公民。」
蘇小姐也擔心,雖然目前的稅率僅有3%,但未來可能會逐年增加,到時負擔或許會變得越來越重。
她提出,屆時若更多大馬人攜帶現金通關,新柔邊界的治安問題會否惡化?
目前,按照大馬法律,攜帶超過10,000美元的現金通關需向大馬政府申報。至於PKPP落實後,入境大馬可攜帶的現金金額及是否會被當場徵稅,目前還沒有具體公布。
內陸稅收局在17日宣布,納稅人可申請加入PKPP,使用稅收局所準備的特殊表格(PKPP表格)根據匯回大馬收入的日期,或一次性在2022年7月30日或之前進行申報,表格可從2022年1月1日起,可通過MyTax https://mytax.hasil.gov.my 取得。
關於這項稅收,你是否還有千百個問題,下一篇報道,我們將邀請經濟學家孔令龍為您解答,並點評此政策對大馬經濟帶來的影響。
大馬徵收匯款稅(二) 專家:經濟受負面波及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面子書 推特 電郵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