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貝類遭紅潮污染 勿食用以免中毒

2023-02-19

(納閩19日訊)隨著沙巴實邦加水域附近周五發現紅潮現象,納閩漁業局提醒島內民眾立即避免食用來自沙巴的貝殼類。

該局主任費查依布拉欣指出,該局將嚴格監督從沙巴運到納閩渡輪碼頭的貝殼類,以防止麻痹性貝毒(PSP)事件。

「由於沙巴漁業局已發出紅潮警告,這也適用於納閩,因為納閩水域與沙巴水域相連。」

他向馬新社說,麻痹性貝毒是一種綜合症,如果人們吃了紅潮污染的海鮮將會有這中毒現象。

根據資料,麻痹性貝毒會危害生命,通常食用後兩小時內出現症狀,如麻刺感、燒灼感、麻木、嗜睡和呼吸麻痹。

「基於風況及流水情況,紅潮會持續數天、數周或數月。向岸風通常把它帶到岸邊,而離岸風則就它吹向海中。不要吃從紅潮水域捕獲的貝類(蛤蜊或牡蠣),因為它們含有會導致食物中毒的毒素。」

沙巴漁業局昨日已警告民眾不要食用亞庇及斗亞蘭的貝類。

沙巴漁業局主任阿茲哈卡欣指出,其生物安全組在一公升樣本中,發現巴哈馬犁甲藻(Pyrodinium bahamense)及多環馬格里夫藻(Margalefidinium polykrikoides)細胞超過危險水平。

他說,這些細胞傳播速度很快,已經到達絲綢港和傑斯頓碼頭(Jesselton)水域裡卡斯灣及加雅島,其中沙巴國際會議中心附近的讀數最高。

納閩在2015年4月曾通報兩宗麻痹性貝毒病例,因為該島外水域出現紅潮現象。

紅潮是以有毒浮游生物產生的紅色而得名,某些以受污染浮游生物為食的海洋生物在 1980 年代初期曾在沙巴造成死亡。

追蹤東方日報社交平台 Telegram_logo

追看熱門新聞資訊,請下載東方日報APP


相关文章

  • 特朗普再提高關稅威脅 美日貿易緊張升溫
  • 騙子冒用新加坡國徽偽造文件 越堤族想借錢慘被騙8萬新元
  • 調查顯示近八成公眾有信心識別深偽內容 但大家未免高估自己
  • 接孩子放學遭槍手開五槍 馬國男因調低車座幸逃死劫
  • 國際遊客人數大幅下降 美國旅遊業倍感壓力
  • 將毒品偽裝成垃圾躲取締 四男女新山面控或死刑
  • 新山女子服用未經批准藥物 一年內暴增90公斤
  • 不生等於亡國滅種? 100年後韓國人口預測僅剩753萬
  • 美國關稅大棒收不回了 現在關鍵是如何讓各國感覺到「Heng 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