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公共衛生專家:疫情初期採取偏向保守措施能降低風險

2023-03-08

受訪公共衛生專家表示,白皮書彰顯全國團結應對危機的重要性,同時在危機發生初期,面對高度不確定性,採取偏向保守的防疫措施能夠降低風險。

經歷三年疫情的考驗,受訪民眾說抗疫過程中確實有過失,也有不少可以改進的空間,不過整體而言,政府的應對能力值得讚揚。

一名公眾說:「很好,頂呱呱的,因為你看全世界,我們還是很好,口罩免費一直給,還有那些洗手液,都很好,人民最重要很團結。」

另一名公眾表示:「政府做得很好,管理做得好。比如說,組織能力、效率,還有人民也跟政府合作。」

也有公眾說:「客工宿舍課題在初期被忽略,不過現在我們已經有經驗了。負責應對冠病的部長都有做周全的考慮,才決定要採取什麼措施。」

還有公眾說:「很顯然有錯誤,不過做什麼都會有錯誤的,最重要的是考慮到當時的情況。我們已經盡力做到最好,這是很大的成就。」

另一名公眾表示:「初期在訊息傳達上有點混亂,不過政府也儘量在充滿不確定的情況下,儘量與民眾保持透明的溝通,確保沒有恐慌的局面。」

專家表示,白皮書最大的啟示,就是全國上下齊心應對危機的力量。針對在疫情期間,在經濟發展和公共衛生方面要如何取得平衡,專家表示,這主要取決於人民以及醫療體系的準備程度。

公共衛生專科醫生黃長彥說:「你對這個新病毒、這個疫情了解多少,準備功夫夠了沒有,比如疫苗接種率高不高,全國人民的免疫能力高不高 ,如果準備功夫還是做得不夠的話 ,還是要以衛生公共角度為前提免疫能力高了,疫苗已有了相當多了,就可以接受一點風險,把經濟考量作為前提。」

專家也表示,這份白皮書凸顯了要戰勝病毒,不只靠醫療團隊和政府,也必須動員全國人力物力等,才有力量。

另外,上次的SARS危機維持幾個月不過這次疫情維持兩三年,要如何在這段日子裡維持醫療體系以及團隊的戰鬥力和士氣,都是必須銘記的寶貴經驗。

專家也表示,在2021年期間,政府在定調疫情時稍顯不明確,在清零政策和把冠病當地方性流行病之間沒有明顯區分,因此醫療團隊必須在這兩者之前拉扯,有點疲憊。

另外,專家也認為,在面對新一波疫情時,在缺乏情報和資訊情況下,採取較為保守的做法是合理的,而把風險降低後,就可以較為積極一些。

大部分受訪民眾對於政府的冠病疫情管理給予正面評價。大家也相信經歷這次的經驗,接下來政府在面對未來可能出現的任何危機時,都將更有信心應對。


相关文章

  • 蟑螂+細菌超標2000倍!位元組跳動員工集體食物中毒,雲海餚認罪!
  • 駕車逃 險撞抓姦人夫 情夫:他像似要殺人
  • 微軟再裁員9000人!全球4%員工受影響,新加坡員工是否受波及?
  • 鄰以為是食物腐臭 警揭老婦倒斃家中
  • 為鼓勵更多人參與游泳運動 新加坡泳聯推出「全民游泳」計劃
  • 甘榜格南租金上漲引發擔憂 商家流動或衝擊文化特色
  • 親子同樂!人協家庭遊樂園壓軸站在榜鵝歡樂舉行
  • 面對STEM領域挑戰 英蘭妮:社會應助力女性釋放潛能
  • 國民教育演出登場 逾2萬名小五中三生齊聚為國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