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公共衛生專家:疫情初期採取偏向保守措施能降低風險

2023-03-08

受訪公共衛生專家表示,白皮書彰顯全國團結應對危機的重要性,同時在危機發生初期,面對高度不確定性,採取偏向保守的防疫措施能夠降低風險。

經歷三年疫情的考驗,受訪民眾說抗疫過程中確實有過失,也有不少可以改進的空間,不過整體而言,政府的應對能力值得讚揚。

一名公眾說:「很好,頂呱呱的,因為你看全世界,我們還是很好,口罩免費一直給,還有那些洗手液,都很好,人民最重要很團結。」

另一名公眾表示:「政府做得很好,管理做得好。比如說,組織能力、效率,還有人民也跟政府合作。」

也有公眾說:「客工宿舍課題在初期被忽略,不過現在我們已經有經驗了。負責應對冠病的部長都有做周全的考慮,才決定要採取什麼措施。」

還有公眾說:「很顯然有錯誤,不過做什麼都會有錯誤的,最重要的是考慮到當時的情況。我們已經盡力做到最好,這是很大的成就。」

另一名公眾表示:「初期在訊息傳達上有點混亂,不過政府也儘量在充滿不確定的情況下,儘量與民眾保持透明的溝通,確保沒有恐慌的局面。」

專家表示,白皮書最大的啟示,就是全國上下齊心應對危機的力量。針對在疫情期間,在經濟發展和公共衛生方面要如何取得平衡,專家表示,這主要取決於人民以及醫療體系的準備程度。

公共衛生專科醫生黃長彥說:「你對這個新病毒、這個疫情了解多少,準備功夫夠了沒有,比如疫苗接種率高不高,全國人民的免疫能力高不高 ,如果準備功夫還是做得不夠的話 ,還是要以衛生公共角度為前提免疫能力高了,疫苗已有了相當多了,就可以接受一點風險,把經濟考量作為前提。」

專家也表示,這份白皮書凸顯了要戰勝病毒,不只靠醫療團隊和政府,也必須動員全國人力物力等,才有力量。

另外,上次的SARS危機維持幾個月不過這次疫情維持兩三年,要如何在這段日子裡維持醫療體系以及團隊的戰鬥力和士氣,都是必須銘記的寶貴經驗。

專家也表示,在2021年期間,政府在定調疫情時稍顯不明確,在清零政策和把冠病當地方性流行病之間沒有明顯區分,因此醫療團隊必須在這兩者之前拉扯,有點疲憊。

另外,專家也認為,在面對新一波疫情時,在缺乏情報和資訊情況下,採取較為保守的做法是合理的,而把風險降低後,就可以較為積極一些。

大部分受訪民眾對於政府的冠病疫情管理給予正面評價。大家也相信經歷這次的經驗,接下來政府在面對未來可能出現的任何危機時,都將更有信心應對。


相关文章

  • 新加坡榜鵝路轎車撞巴士釀命案,一名女乘客送院後不治身亡!
  • 涉強制消費珠寶店結束營業 稱網傳貼文來自大馬同行抹黑
  • 新加坡EP續簽越來越難了?薪資達標仍被拒,空殼公司被查,這些坑千萬別踩
  • 新加坡又發錢啦!130萬家庭都能領
  • 40人用餐後現腸胃炎 餐館因食安疏漏被罰850元
  • 港口頭四月貨櫃吞吐量增6.1% 達1418萬個標箱
  • 亞洲首所設於動物園裡的學校 野外奇趣學堂今開幕
  • 榜鵝社區貓遭虐 顏金勇吁善待動物組屋將貼關愛貓兒海報
  • 傳統裱框生意交第二代轉型 父親:我是他們最堅實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