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新加坡移民的老问题,不但今天仍面对,一百年后还要面对

2023-03-20     月曦     22538

在1929年2月3日的特别大会上,侨生派与唐山派进行辩论。侨生派认为,金门会馆的侨领已经以个人名义捐献,当年世道平淡,会馆收入极为不易,公款不应随意花掉。在经过一番激烈辩论后,大会通过投票表决修改章程一事,结果以52票对2票通过,决议修改章程,可以对海外进行公益捐款。特别大会以唐山派的胜利告终。

这件事发生在几乎一百年前的1929年。时间过了一百年,人间的代际也过了至少三四代,当年的“侨生派”和“唐山派”早已融合成了现在的新加坡“本地人”,理念一致,不分彼此。但是,随着九十年代开始的新一代移民的到来,“本地人”和“新移民/外地人”又出现了差异。我们可以预见,今天的“新移民”,将来过了三四十年,充分融合并且成为“新本地人”之后,说不定与将来的“新新移民”也会出现程度不一的融合问题。这就是人性,再也自然不过。人性是永远绕不开的,只能一代代人去努力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融合。

初来乍到,有些新移民是投资移民,雄踞南洋;而大部分其他新移民面对一无所有、白手起家的经济压力,努力争取本土同事、同学的接纳和认可的精神压力。

有些时候,面对外来竞争,本地人对新移民不免发出“为何来抢我饭碗”的抱怨,而心生排挤之意。面对新移民的竞争,身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我经常说,如果引进的新移民比我还不如,我还要他们做什么?难道引进的新移民不如我,我反而觉得高兴?

另一方面,本地人存在一些情绪,有时确实也事出有因。有些新移民在社会上作出骄人的成就,或是孩子名列前茅,或有意或无意流露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其实并不明智。新加坡天府会创会秘书长杨建伟教授不断主张,“为人低调,做事谦卑,做好自己”,自有一番道理。

一百年前新加坡移民的老问题,不但今天仍面对,一百年后还要面对

要知道,新移民本来就是经过层层筛选才纳入本地的。引入新移民,就是为了带动、引领本地社会、经济、人文的发展,而不是为了给本地垫底。新移民到了本地之后,获得比一般本地人优秀的成绩或成就,不但是在情理之中,甚至是理所当然的。

我始终认为,我们不应讲新移民“融入”,而要讲本地人和新移民的融合。“融入”是单方面的,“融合”是互相的。本地人与新移民,必须互相融合。

为了观察、分析华人新移民的心理路程,新加坡李氏总会特意邀请了扎根狮城多年的华人新移民作家,请他们谈谈自己如何观察脚下这片土地?如何通过文学书写记录自己的思想成长和情感变化的心路历程?

《新加坡眼》也会通过微信、Facebook、Youtube直播,与大家分享这个难得的座谈会。

《新移民在狮城的融合扎根及文学书写》

新加坡李氏总会文化沙龙系列讲座(六)

日期:3月25日(星期六)

时间:230pm至430pm

地点:李氏总会三楼多元活动中心

地址:363 Jalan Besar, Singapore 208994

主讲嘉宾:王嬿青(前电视主持人)、章良我(本名张连国,退休工程师)、周昊(投资咨询顾问)

报名连结:https://leeclan.singchen.com/register/create/25

报名电话:张秘书(李氏总会),电话:62967388

请在备注处注明:

1.会员或非会员

2.新移民讲座,新加坡眼

3.请写明本次报名人员的中英文姓名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