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2023年新加坡租金成本上升調查報告」,是新加坡歐洲商會連同14個歐洲國家在新加坡的商業團體、新加坡國際商會、新加坡英國商會,以及新加坡加拿大商會合作進行。共有268家來自不同行業的不同規模公司接受調查。
調查顯示,今年或去年更新住宅租約的員工中,半數面對租金上漲超過40%,36%面對租金上漲20%至40%。
雖然如此,有62%受訪者並沒有獲得公司的租金補貼,或每月獲得公司不到1500元的租金補貼,以應付租金上漲。
租金上漲直接影響這些歐洲外派人員和公司。報告說,如果租金沒有下降或者公司沒有獲得政府支持,有69%的公司準備把人員遷移出新加坡。員工則表示住宅租金上升已對他們產生焦慮和心理壓力。
歐洲商會說,烏克蘭戰爭、中美貿易戰和冠病疫情造成通貨膨脹和成本日益上升,進而導致外派人員的住宅和辦公樓租金成本大幅上漲。
談到業務營運成本上升,受訪者認為,它們主要來自租金成本上漲/員工住宅津貼(22%)、通脹造成一般成本上漲(21%),以及薪金上漲(18%)。
就住宅租金上升的影響程度,以1至5代表最輕至最嚴重,27%受訪者選擇4,26%受訪者選擇5。
租金成本大增政府有必要干預
調查報告說:「這個調查發現租金成本大增是個政府有必要干預的重要問題。租金成本上漲占了業務營運成本上漲的將近一半。這凸顯住宅租金成本日益上漲是業務運營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
它指出,企業為外派人員提供補貼,協助他們應對住宅租金成本。有將近40%受訪的公司每個月為每個員工提供超過1500元的額外補貼。
由於租金成本、通脹壓力和其他運營成本日益上升,七成受訪企業認為要維持新加坡業務日益艱難,如果情況惡化,企業會考慮把業務遷離新加坡。
租金上揚造成員工焦慮困擾
除了業務影響外,97%的受訪公司表示,員工對租金成本上升表現出明顯的焦慮和心理困擾。
調查得出的結論是,有關當局需妥善處理住宅租金成本飆漲。否則,這些成本問題將繼續成為新加坡商業和外派社群生存的主要威脅。
受訪者當中,19.2%從事商務和專業服務、12.1%在金融與銀行業、8.1%來自批發與貿易業。另有21.2%來自其他服務業,以及32.3%在其他行業。至於公司規模,超過50%的受訪者受僱於員工少於100人的公司。
國大數據:非有地私宅轉售價2月環比漲1.1%
新加坡非有地私宅價格增速加快,2月份環比增長1.1%,其中以小型私宅的價格漲幅最大。
2月非有地私宅價格指數預估數據顯示,整體非有地私宅轉售價環比漲幅高於1月份的0.1%漲幅。(關俊威攝)
國立大學房地產與城市研究院(IREUS)星期二(3月28日)發布2月非有地私宅價格指數(NUS SRPI)預估數據顯示,整體非有地私宅轉售價環比漲幅高於1月份的0.1%漲幅。
小型私宅價格止跌回升,上漲1.5%;中央區和非中央區(不包括小型單位)的私宅指數分別上升1%和1.1%。
SRX數據:2月份環比上漲1.4%
另一方面,房地產網站99.co和新加坡房地產聯合交易網SRX發布的預估數據則顯示,新加坡非有地私宅轉售價在1月下滑後,2月份環比上漲1.4%,重回上漲趨勢,交易量大幅增加,環比上漲50.3%。
代表大眾化私宅的中央區以外(OCR)私宅和代表中檔私宅的其他中央區(RCR)私宅轉售價,在2月份分別上漲2.3%和1.4%。代表高檔私宅的核心中央區(CCR)私宅轉售價,則環比下降0.3%。
若與去年同期相比,整體非有地私宅轉售價上揚9.2%;高檔、中檔和大眾化私宅的轉售價分別上升6.6%、7.3%和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