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4口分居3国,只为让孩子接受新加坡精英教育!

2023-05-03     于晏     11759

一家4口分居3国,只为让孩子接受新加坡精英教育!

欢迎大家来到

【新加坡·政府学校--留学生故事专栏】

带你走进小留学生家庭的故事

与家长一同畅谈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

一家4口分居3国,只为让孩子接受新加坡精英教育!

【新加坡·政府学校--留学生故事专栏】

International student story column

上一期, Tim妈妈分享了孩子备考5个月,找到学习的自信心和内驱力,一次拿下新加坡政府学校offer的经历。

本期,我们特邀来自中国天津的俩娃妈,分享小儿子错过新加坡三育学校转读新加坡圣法学校、直至考上新加坡政府学校,如此曲折的求学之路只为让孩子接受新加坡精英教育。相信从她们的经历中,大家也可以找到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家4口分居3国,只为让孩子接受新加坡精英教育!

(图片来自Vincent妈妈)

本期

嘉宾

采访嘉宾:Vincent妈妈

备考年级:P3

备考时长:1年左右

(参加2023年2月S-AEIS考试)

录取学校:

KHENG CHENG SCHOOL

学生简介:

9岁的天津男孩Vincent通过万事通教育的规划来到新加坡上学,从2022年2月开始进行学而通1V1线上课,2022年6月来到新加坡。是一个性格开朗、思想活跃、善于与人相处、社交能力强、热爱画画的男孩。

(以下文字来自Vincent妈妈的采访口述整理)

Q1

study in Singapore

在这么多海外国家中为什么选择了新加坡作为孩子的留学目的地?

选择新加坡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新加坡的双语教学环境。

我想提高我儿子的英文水平,将来不管在哪个国家生活都没问题。因为孩子在国内的英文提高是比较慢的,国内的学校现在对英语的学习不太重视,也缺少英语的环境,导致孩子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我们也报过国内的英语培训机构,但是效果不太好。

我家的大儿子现在也在海外上学,他从初中开始在英国上学全寄宿学校。他那时候也稍大一些了,我们比较放心他自己过去。小儿子现在还小,所以我们选择了离的比较近的新加坡,我也可以陪他一起。并且,新加坡是华人社会,相比欧美国家,孩子能更快地融入,尽管新加坡实行的是全英文教学,但中文在新加坡也是相当重要的语言。

同时,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人们尊重不同的宗教、种族和文化。我儿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既可以在多样性中保持自身特色,又可以锻炼英语交流以便适应更加国际化的外部社会,还可以让他的眼界更加开阔。

Q2

study in Singapore

过来之前您做了哪些功课?您是从什么渠道了解到学而通教育?为什么会选择学而通教育?

最初是孩子爸爸的想法,想让孩子到新加坡上学。爸爸近些年在美国工作,他考虑的比较远,所以他找了朋友咨询,朋友向他推荐了万事通教育。

万事通教育在国内的口碑很好。从朋友口中我们了解到,万事通教育可以为我们提供教育资讯、留学规划、升学指导等多元的服务,团队的老师经验十足,和多间新加坡院校达成合作。最后我们决定把我小儿子的留学规划交给万事通教育。

万事通教育根据我们的情况,规划了适合我们的留学路线。2022年2月起,我儿子开始在国内上学而通线上1 V1的英语和数学课,同时申请万事通教育推荐的三育学校,这是一所新加坡的正规私立学校,家长可以陪读、同政府学校课程体系、同政府学校升学路线。

一家4口分居3国,只为让孩子接受新加坡精英教育!

(图片来自Vincent妈妈)

但是申请新加坡学生签证的过程非常坎坷。我们已经拿到了三育学校的offer,但是申请了两次,都被ICA拒绝了,错过了三育的入学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万事通教育给我们提供了另一条路线,转而申请同样性质的圣法学校,在第三次申请时顺利通过了。

2022年6月,我和小儿子来到新加坡。他边在圣法学校上学,提前感受新加坡课堂的教学模式和语言环境,以便将来更好地备考政府学校;边在学而通上线下小班课,备考AEIS考试。

孩子在学而通上课,进步很大。学而通的老师会根据我家小孩的学习情况,制定适合他的学习计划,针对性的提高弱项,及时调整教学目标,老师很负责任。

Q3

study in Singapore

为什么选择让孩子备考新加坡的政府学校?作为一位中国妈妈,您眼中的新加坡教育是怎样的?有什么吸引您的地方?

我们一开始的目标就是政府学校,在私立学校上学只是一个过度。

新加坡素质教育连续多年排名世界第一,孩子的学习压力和竞争压力却比国内小很多。而新加坡素质教育的代表便是新加坡的政府中小学教育,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多方位培养,学校会安排丰富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参加,在各种CCA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这些能力和品质,这些都是我非常欣赏的新加坡教育理念。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