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中學前校長杜輝生上周病逝,他可說是今日華中重要的奠基人,把在特選中學中曾「敬陪末席」的華中,改變成全國數一數二的學校。
《聯合早報》前教育線記者潘星華長期報道教育新聞,她為我們梳理了老校長這些年來給華中,以及傳統華校帶來了怎樣的巨大變化。
2023年4月8日星期六下午1時01分,收到杜輝生校長給我的簡訊。
「星華,我最近做的掃描MRI,醫生很是滿意;我的肝癌,其中一條已消失,一條中的肝癌的癌點在減少,另一條趨穩定。不用做化療,下次看驗血結果,才決定。」
1:39分我回復他:
太好了,感謝校長把好消息告訴我。
祝
身體健康!
精神矍鑠!
何止於米!
相期以茶!
我們是好朋友
1:48分杜校長回覆:
我們永遠是好朋友!
這是杜校長留給他朋友最後的遺言。
1918年企業家、慈善家兼教育家陳嘉庚發起籌創新加坡第一所華文中學,定名為「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校」,並於1919年3月21日正式開課。
今天的華中是與萊佛士書院平分秋色的名校。然而,華中的發展歷經風浪,有過輝煌時期,也有慘澹經營的歲月。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因為學潮澎湃,新加坡父母擔心子女牽涉入政治漩渦中,都不敢把兒子送進華中。就連華中創辦人陳嘉庚的孫子,也被在華中畢業的爸爸,送到公教中學去。
六十年代中建國初期,新加坡為了發展經濟,要為到新加坡的跨國公司工作必須掌握英文,於是語文教育政策也出現了變化,直接對華文教育造成衝擊。英文不好,沒有出路,曾經遍布新加坡每一個角落的華校,如果不能讓學生掌握好英文,只有等待關閉的厄運。
為了挽救歷史悠久的優秀華校,政府推出「特別輔助計劃」(Special Assistance Plan,簡稱SAP),1979年把九所傳統華校,轉變為英文和華文都是第一語文水平的特選中學,華僑中學是其中一所。對這九所傳統華校,當時是不能不走的路。
就在這個時刻,時年39歲的華中校友杜輝生,來到華僑中學,開展了華中振興之路,為今天的華中奠下基礎。
以體育帶動學術水平提升
1978年12月,杜輝生帶著改革華中,擔負重要使命的沉重心情,重回母校。
之前的10年,他以29歲青澀的年華,出任裕廊中學校長。那10年,他也曾是學校體育理事會主席,身為華中校友,他看到在學校體理會開會,華中的聲音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讓他揪心。那10年里 ,華中換了五位校長。
當年華中學生的學術成績很差,要搞好成績,需要時間,一時急不來。於是,他想到男孩子都好動,就先集中發展華中傳統的強項:田徑、體操和銅樂隊。他先從改善這幾項體育和文化活動的設施下手,設備好了,學生勤練了,成績上去了,學業成績也有了進步。
在杜輝生的安排下,校際田徑大決賽,華中全校出動支援。那種「我們為你感到自豪」,全場為「自己兄弟」歡呼打氣的動人場面,增強了學生以學校為光榮為驕傲的愛校之心。既然愛學校,哪能不勤奮讀書呢?
杜輝生也對家長採取「心理戰」,每當體育項目獲得全國冠軍,第二天全校放假。家長突然發現孩子不上學,總要問起原因,才知道原來是學校拿到某項活動全國冠軍。久而久之,他們自然對華中另眼相看。
杜輝生決心要徹底改革華中,連種在校園裡的木麻黃樹,他也因落葉太多,照顧起來費時,決定全部砍光,這令許多教師對他不滿。很多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老教師都在這個時候離開華中,其中不少還是杜輝生學生時期,曾經教過他的老師。
當時他曾告訴《聯合晚報》記者:「我出任華中校長和華中推行特別輔助計劃,是兩回事。當年華中無論是不是特選中學,華中都會進行革命性的改革。」
感謝八校聯合公布成績
讓華中不至於太難堪
2019年2月23日,多位退休多年,當年特選學校成立之初的掌校者,都參加慶祝特選中學成立40周年的活動。左起:曾在南洋小學的何振玉校長、華僑中學的杜輝生校長、聖尼各拉女校的李寶絲校長、立化中學的梁環清校長。(李慧玲攝)
現在大家都認為華中會考成績名列前茅理所當然,其實當時華中的成績頗差,初期是九校特選中學中最後一兩名。
1982年第一屆特選中學學生參加O水準考試,當年九所特選中學裡聖尼各拉、德明和立化最強,但是各校校長都同意團結起來,聯合公布成績。華中可以「躲在後面」,不至於太難堪。
杜輝生在1989年出版的《華中70周年紀念刊》上特別感激特選中學其他八校。他說:「成為特選中學後的華中,有了長足的進步,除了歸功於老師和同學的努力,也要感謝其他八所特選中學的同舟共濟。要是當時沒有大家的通力合作,也就無法增強家長的信心。缺少社會人士對特選中學的支持,華中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績。」
杜輝生很清楚,華中創校先賢具有遠大的眼光、恢弘的胸襟,一開始便以華英並重、文理兼備、德體互用為辦學目標,當時的華中不但為新馬,也為東南亞社會,培養過不少英才,可說是殖民地時代,中國以外華文教育的中流砥柱。
所以,他在鼓勵華中學生把英文學好的同時,更「無情的、嚴苛的」要求華中學生必須全體學習高級華文。他說:「我們要讓家長知道,華中學生的華文程度是高的,這也是我爭取華中恢復成為華文堡壘的手段。」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周會吟唱《滿江紅》激勵全校「收復失地」
為了恢復華中昔日的風采,杜輝生通過全體學生在周會吟唱岳飛《滿江紅》慷慨激昂的歌詞,激發他們要 「收復失地」的豪情壯志。學校把《滿江紅》列為周會歌曲之一。
在老師們和同學們的努力下,華中在接下來的幾個年頭急起直追,果然不負眾望,捷報頻傳,他們不但在學術領域與課外活動方面「收復失地」,而且屢建奇功。幾年內華中師生終於又有機會嘗到豐收的歡樂。
成為自主學校
有一句唐詩說「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杜輝生認為求學固然如此,辦學也不例外,何況時代不斷推進,抱殘守缺或沾沾自得,都是不合時宜。他認為華中要萬古長存,巍然屹立於天地之間,就得高瞻遠矚、勇於求變。
他為華中驕傲地展現自己的雄心壯志,絕不滿足於造就雙語人才、文理佳彥、商場翹楚,他更希望出身於華中的青年,能夠做到「謙恭禮樂、孝悌忠信」。成為有魄力、富創見的未來國家領袖。
所以,當1987年新加坡政府提出自主學校計劃的時候,華中毅然響應教育部的號召,在1988年和英華學校、聖若瑟書院,同時宣布自主,成為第一批肩負起新時代使命的新加坡名校。
自主後,教育部給予華中更大的辦學權力,杜輝生曾說:「自主後,覺得天實在高,可以活動的範圍,實在大!華中自主是一個極富挑戰的工作,我們沉醉其中,不知老之將至。」
雖然擁有了自主辦校的自由,杜輝生卻極為清醒,絕不自我膨脹。他說:「過去的成功方法,今後未必可行。因此必須不斷求變求新。要添新衣,必須去掉舊的,否則哪有那麼多地方來收衣服?華中作為一個帶領潮流的學府,必須不斷改進,不斷創新,不斷為學生、為老師,甚至為身為校長的我,製造驚喜。回望過去,從華中學生、華中校友到華中校長,就連我自己也對華中的改變感到驚喜!」
新的教育哲學
杜輝生辦學校有一套自己的想法,他在1986年以三點概括他的辦學理念:
一、教育哲學「Win-Win」:「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的處事方針,更重視互利辦事;
二、教育願景:華中要成為一所人才薈萃,開創先河的世界級學府;
三、教育使命:華中要培育各領域為國為民的中流砥柱。
「好的學生,一定需要好的師資」,所以自主後的華中,除了努力邀請學有專長的人士加入教師行列,每年還撥出幾十萬元讓主幹人員接受培訓,以及讓教師去專業進修。杜輝生希望現有的師資與行政人員,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尤其希望將來的師資與行政人員能青出於藍,他認為只有這樣,華中才能有接班人,以便把華中辦得更好。
教師方面,他調高教師的薪水,本著網羅人才的原則,向全國與海外招聘最優秀的老師。校方給予老師更大的空間,自由發揮各自的教學法,採取「對學生負責」的制度,建立了一支有共識、肯獻身教育的教師隊伍。
1993年,他設了四個「級主任」的新職位,每位級主任特別照顧學生在學校求學四年的身心發展與學術成績,四年為一個循環。這種「跨級、跨班、跨科」的概念,打破原本級、班、科的壁壘,這大抵是參考了西方大學跨院系多元學習的先進教學法。
大膽取消年中考試 試行「無老師監考」計劃
1989年,杜輝生大膽取消年中考試。從此,當全國學校嚴陣以待,進入考試季時,華中學生則歡天喜地,全體去露營了。
華中是新加坡第一所取消年中考試的學府,其他自主中學要隔了好幾年後才跟上,新加坡教育部則要到20多年後,到最近才跟上。
除了取消年中考試,他還鼓勵學生髮揮自學精神,組成小組進行專題作業研究,打破傳統死記硬背的讀書法,強調獨立思考、獨立學習。這些都是最先進的學習態度和方法。1998年他還推行「免考制度」,同年試行「無老師監考」計劃。
杜輝生對精英教育的想法也相當前衛,華中在1995年就開設「資優班」,1997年推行「英才班」,而教育部在1999年宣布華中開辦高才班。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杜輝生也有「企業精神」,他在20多年前就為華中網羅國外的優秀學生。
1990年6月學校假期,華中主辦第一屆「新加坡小學數學奧林匹克」,共108所新加坡小學與柔佛州四所小學參賽。之後推廣到中國的北京和上海、澳大利亞、紐西蘭等,成為一項主要的國際競賽。這項比賽也兼為華中招優秀生。
「杜校長,請留步。」
1999年9月,領導華中21年的杜輝生突然宣布將在11月退休,當年他只有60歲。全體董事、老師、學生及家長都極力挽留,杜校長卻去意甚堅。
1999年9月,領導華中21年的杜輝生校長突然宣布將在11月退休,當年他只有60歲。這讓全體董事、老師、學生及家長都極力挽留,杜校長卻去意甚堅。9月20日,400名華中畢業生回母校,哀求杜校長不要離開華中。(檔案照片)
學生誰也未曾想過永不言倦的杜校長,竟然會在他的許多發展大計尚未實現之際,「退隱江湖」。情緒的衝擊,使全體同學強忍熱淚寫下了洋溢著戀戀不捨的卡片,一一遞到了杜校長的手中。餐廳里、走廊上,一塊塊貼滿他們心聲的記事板,無不傳播著一個信息:「杜校長,請留步。」
1999年10月5日是杜輝生在華中工作的最後一天,華中一切如常。那天沒有掌聲雷雷的大型歡送儀式,沒有淚聲漣漣,抱頭痛哭的感人場面,唯一的不同,是當天的升旗禮。在本來無須唱校歌的星期二的升旗禮上,全體師生唱起了校歌,升起了四面小旗,向行將離任的杜校長致以最高的敬禮。
今年6月29日杜輝生病逝,遺體已經在7月1日火化。華中校友計劃在他過世百日內舉行追悼會,追思這位為母校的發展鞠躬盡瘁的好校長。
文:潘星華(聯合早報特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