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华侨中学浴火重生的已故杜辉生校长,为什么坚持让学生唱《满江红》?

2023-07-05     月曦     42152

所以,他在鼓励华中学生把英文学好的同时,更“无情的、严苛的”要求华中学生必须全体学习高级华文。他说:“我们要让家长知道,华中学生的华文程度是高的,这也是我争取华中恢复成为华文堡垒的手段。”

周会吟唱《满江红》激励全校“收复失地”

为了恢复华中昔日的风采,杜辉生通过全体学生在周会吟唱岳飞《满江红》慷慨激昂的歌词,激发他们要 “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学校把《满江红》列为周会歌曲之一。

在老师们和同学们的努力下,华中在接下来的几个年头急起直追,果然不负众望,捷报频传,他们不但在学术领域与课外活动方面“收复失地”,而且屡建奇功。几年内华中师生终于又有机会尝到丰收的欢乐。

成为自主学校

有一句唐诗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杜辉生认为求学固然如此,办学也不例外,何况时代不断推进,抱残守缺或沾沾自得,都是不合时宜。他认为华中要万古长存,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就得高瞻远瞩、勇于求变。

他为华中骄傲地展现自己的雄心壮志,绝不满足于造就双语人才、文理佳彦、商场翘楚,他更希望出身于华中的青年,能够做到“谦恭礼乐、孝悌忠信”。成为有魄力、富创见的未来国家领袖。

所以,当1987年新加坡政府提出自主学校计划的时候,华中毅然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在1988年和英华学校、圣若瑟书院,同时宣布自主,成为第一批肩负起新时代使命的新加坡名校。

自主后,教育部给予华中更大的办学权力,杜辉生曾说:“自主后,觉得天实在高,可以活动的范围,实在大!华中自主是一个极富挑战的工作,我们沉醉其中,不知老之将至。”

虽然拥有了自主办校的自由,杜辉生却极为清醒,绝不自我膨胀。他说:“过去的成功方法,今后未必可行。因此必须不断求变求新。要添新衣,必须去掉旧的,否则哪有那么多地方来收衣服?华中作为一个带领潮流的学府,必须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不断为学生、为老师,甚至为身为校长的我,制造惊喜。回望过去,从华中学生、华中校友到华中校长,就连我自己也对华中的改变感到惊喜!”

新的教育哲学

杜辉生办学校有一套自己的想法,他在1986年以三点概括他的办学理念:

一、教育哲学“Win-Win”:“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处事方针,更重视互利办事;

二、教育愿景:华中要成为一所人才荟萃,开创先河的世界级学府;

三、教育使命:华中要培育各领域为国为民的中流砥柱。

“好的学生,一定需要好的师资”,所以自主后的华中,除了努力邀请学有专长的人士加入教师行列,每年还拨出几十万元让主干人员接受培训,以及让教师去专业进修。杜辉生希望现有的师资与行政人员,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尤其希望将来的师资与行政人员能青出于蓝,他认为只有这样,华中才能有接班人,以便把华中办得更好。

教师方面,他调高教师的薪水,本着网罗人才的原则,向全国与海外招聘最优秀的老师。校方给予老师更大的空间,自由发挥各自的教学法,采取“对学生负责”的制度,建立了一支有共识、肯献身教育的教师队伍。

1993年,他设了四个“级主任”的新职位,每位级主任特别照顾学生在学校求学四年的身心发展与学术成绩,四年为一个循环。这种“跨级、跨班、跨科”的概念,打破原本级、班、科的壁垒,这大抵是参考了西方大学跨院系多元学习的先进教学法。

大胆取消年中考试 试行“无老师监考”计划

1989年,杜辉生大胆取消年中考试。从此,当全国学校严阵以待,进入考试季时,华中学生则欢天喜地,全体去露营了。

华中是新加坡第一所取消年中考试的学府,其他自主中学要隔了好几年后才跟上,新加坡教育部则要到20多年后,到最近才跟上。

除了取消年中考试,他还鼓励学生发挥自学精神,组成小组进行专题作业研究,打破传统死记硬背的读书法,强调独立思考、独立学习。这些都是最先进的学习态度和方法。1998年他还推行“免考制度”,同年试行“无老师监考”计划。

杜辉生对精英教育的想法也相当前卫,华中在1995年就开设“资优班”,1997年推行“英才班”,而教育部在1999年宣布华中开办高才班。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杜辉生也有“企业精神”,他在20多年前就为华中网罗国外的优秀学生。

1990年6月学校假期,华中主办第一届“新加坡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共108所新加坡小学与柔佛州四所小学参赛。之后推广到中国的北京和上海、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成为一项主要的国际竞赛。这项比赛也兼为华中招优秀生。

“杜校长,请留步。”

1999年9月,领导华中21年的杜辉生突然宣布将在11月退休,当年他只有60岁。全体董事、老师、学生及家长都极力挽留,杜校长却去意甚坚。

让华侨中学浴火重生的已故杜辉生校长,为什么坚持让学生唱《满江红》?

1999年9月,领导华中21年的杜辉生校长突然宣布将在11月退休,当年他只有60岁。这让全体董事、老师、学生及家长都极力挽留,杜校长却去意甚坚。9月20日,400名华中毕业生回母校,哀求杜校长不要离开华中。(档案照片)

学生谁也未曾想过永不言倦的杜校长,竟然会在他的许多发展大计尚未实现之际,“退隐江湖”。情绪的冲击,使全体同学强忍热泪写下了洋溢着恋恋不舍的卡片,一一递到了杜校长的手中。餐厅里、走廊上,一块块贴满他们心声的记事板,无不传播著一个信息:“杜校长,请留步。”

1999年10月5日是杜辉生在华中工作的最后一天,华中一切如常。那天没有掌声雷雷的大型欢送仪式,没有泪声涟涟,抱头痛哭的感人场面,唯一的不同,是当天的升旗礼。在本来无须唱校歌的星期二的升旗礼上,全体师生唱起了校歌,升起了四面小旗,向行将离任的杜校长致以最高的敬礼。

今年6月29日杜辉生病逝,遗体已经在7月1日火化。华中校友计划在他过世百日内举行追悼会,追思这位为母校的发展鞠躬尽瘁的好校长。

文:潘星华(联合早报特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