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7月2日举办的世界和平论坛“亚太安全:挑战与出路”小组讨论中,新加坡驻华大使陈海泉(Peter Tan)就亚太地区面临的挑战、中美建立互信、新加坡的外交政策立场等角度发表了主题演讲,并与主持人、中国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以及现场观众进行了交流讨论。以下为现场发言速记整理,未经原作者审阅。
陈海泉:非常感谢陈东晓主席。各位专家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主办方邀请我在世界和平论坛上发言,并和其他专家交流看法。
通过合作解决问题,这个话题非常及时,如今世界上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紧张和挑战。在这样的时代,大部分国家都非常关注安全问题,新加坡也不例外。近年来,全球面临很多挑战的威胁。首先,我们刚刚走出新冠疫情,债务成本很高;其次,俄乌冲突及后续的斗争还没有得到解决;第三点关切在于中美关系中的战略对抗、竞争和紧张。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国家越来越关注国家安全,过去几年来,防务合作与军事开支一直增长,而且未来十年里会持续增长。即使亚太地区没有真正爆发战争,我们的军事开支也比10年前增长了35%。这并不是说局势一定会不稳定,但这种战略性互动合作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现在的风险越来越大。
新加坡驻华大使陈海泉(资料图)
全球经济也受到了影响。一些长期以来形成的,如开放市场、自由贸易、供应链等基于实现最大效率的规则,现在面临着新的现实和挑战。各国政府都采取各种政策来提升经济弹性与加强本国产业实力。这些产业对于国家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各个国家和企业都在通过重组来应对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
亚太地区到底面临哪些挑战?现在许多人感到非常紧张,当然,大家对于国家安全问题的关心是可以理解的。很多观察人士认为,有的国家把国家安全的概念过渡宽泛化了,他们的行为会带来更多的不安全,让世界秩序变得更加分裂,让我们更加难以应对紧张局势。
还有一点对于安全非常重要,那就是中美关系。亚太地区的一个地缘政治事实是,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发展非常好,也跟新加坡和其他的邻国有非常深入的联系。
美国是一个亚太国家,在这个地区的存在也是现实的。美国是东南亚国家最大的投资国,现实地说,东南亚国家非常依赖与全世界间维持生意往来,我们需要一些共同原则。新加坡深刻地受到中美关系的影响。新加坡愿意做所有国家的可靠伙伴,包括中国和美国。
新加坡的外交政策既不是站在美国一边,也不是站在中国一边,而是基于自己国家的利益,还有世界主要原则。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中美这两个国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以及对其他区域大国的影响。中国和美国当然都想避免直接冲突,它们间的分歧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得到解决。
因此,我们认为,对于美国和中国来说,最关键的就是应该有定期的和平、建设性互动,这样才能帮助稳定关系。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上个月访问中国,得到中国领导人接见,这都是令人鼓舞的消息。这次访问也说明,两国都承认政府间高层级互动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我们需要继续维持这样的互动。
由于之前的访问计划被推迟,布林肯重启访华让一些人感到谨慎乐观。中国需要找到一种新模式,新加坡也一直在提醒双方,任何关系都是基于互相尊重和信任之上的。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够解决中美之间的信任赤字,只有相互信任才能更好地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首先,要保持开放有效的沟通渠道,不管是公开还是闭门的渠道,双方都应该保持互动。对话是相互理解的基础,也是克服分歧的基础。
第二,双方要在基本面上达成一致,这将是双边关系的基石。这意味着两点,比如说遵守国际法以及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合作解决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并且要发展开放性和包容性。
而且,双方互动时应该尊重多样性。新加坡的外交政策是不管意识形态如何,外交关系不应该受意识形态的影响。主要大国有责任来共同维护地区稳定,在必要的时候也应该达成妥协。
第三,在一些领域,特别是有共同利益的领域,中美应该更好地建立信任。诚然,中国和美国不可能在很多方面都有共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成为阻碍合作的力量。中美在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和疫情防控等方面有共同利益。只有双方能够达成一致,才能有利于全世界。
最后,我想借用中联部部长刘建超午餐发言时说的一句话,和平与稳定是我们都想追求的,但也是非常脆弱的。说到底,亚太地区的冲突并非不可避免,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信任可以说是推动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最重要因素。所以我希望,这一点真的成为现实,各个国家都能够一起努力让亚太成为一个更加稳定繁荣的地区。谢谢。
圆桌讨论环节
陈东晓:今天早上韩正副主席在主旨演讲中主要谈了四点。首先是坚持独立自主与相互尊重,第二是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冲突,第三是坚定维护践行多边主义,第四是推动包容普惠、互利共赢。基于韩正副主席今天早上的讲话,我的问题是,当谈论本区域安全,全球和国际安全时,我们总是在说,如何重建共识,如何重新达成共识,这也是今年世界和平论坛的主题。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