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泰國、新加坡特派、特約記者 楊一 辛斌 甄翔】近兩年,在泰國曼谷的大小商鋪,多了一些五顏六色的支付標識,除了使用現金和刷卡,越來越多泰國民眾已經習慣在付款時掏出手機,使用電子錢包或掃碼支付。這其中既有中國人熟悉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也有近年來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東南亞支付系統。曼谷街頭的這一景象正是東南亞國家「支付革命」浪潮的一個縮影。就在移動支付風潮漸起之際,東協還在瞄準一個更大的目標。
市場蓬勃發展,更多應用場景湧現
根據《環球時報》記者的消費體驗,支付寶、微信等中國移動支付平台已經可以在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使用。在泰國的7-11、屈臣氏等便利店和一些大型商場,及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一些商場和餐廳,不少中國遊客像在國內一樣刷起了支付寶和微信,一些當地民眾也在中國遊客的影響下開始嘗試使用中國的移動支付平台。
同時,東南亞國家也在開發類似的移動支付平台。目前,TrueMoney、Rabbit Line Pay、GrabPay是東南亞地區民眾經常使用的幾款電子錢包。在泰國、緬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越南、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地,能夠支持無現金支付、移動充值、國際匯款、基金投資等功能的TrueMoney更受消費者的青睞,一些人將其視作「東南亞版支付寶」,目前已經擁有約5500萬用戶。而Rabbit Line Pay是一個基於社交軟體Line的移動支付平台,很多功能類似微信支付。
移動支付的應用場景也在不斷拓展。以泰國為例,目前泰國盤古銀行、開泰銀行、匯商銀行等都已開通移動支付服務,支持在餐廳、商場、計程車等消費場景使用銀行手機應用程式掃碼支付,還可以通過掃碼繳納電費。
中國企業新大陸支付技術公司在東南亞地區為商業銀行與第三方支付服務機構提供技術綜合解決方案,相關負責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伴隨著疫情的結束,東南亞消費市場的熱度正在提升,移動支付終端行業呈現持續發展的態勢。根據谷歌、淡馬錫和貝恩公司的一份報告,東協蓬勃發展的移動支付市場預計將在2030年達到2萬億美元的交易價值。
東協打造跨境支付體系
據美國CNBC網站報道,東南亞國家最近開始推廣一項區域跨境支付系統,目前已在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4國之間陸續建成並投入使用,菲律賓將隨後跟進。2022年底,上述5國簽署正式協議啟動跨境支付系統建設。今年5月東協峰會期間,東協領導人重申對該項目的支持,並承諾打造將東協10個成員國納入在內的跨境支付系統。東協峰會官網7月底發布數據顯示,自印尼和泰國之間的雙邊掃碼支付系統建成以來,總交易額超過85億印尼盧比(約合400萬元人民幣)。
根據上述5國中央銀行的說法,這些國家的民眾到彼此國家消費時,只要掃一個二維碼就能在當地開啟支付服務。通過連結二維碼支付系統,資金可從一個數字錢包轉至另一個數字錢包,這些數字錢包可被視作銀行帳戶。例如,有馬來西亞人到新加坡旅遊消費時,可用這套支付系統完成跨境付款,動用的是遊客在馬來西亞數字錢包當中的貨幣。
日本《外交學者》雜誌稱,東協下一步著力將該系統與東協以外的地方連接起來。這將更加方便東協民眾把錢從海外寄回,同時更好地服務於人員往來。分析人士表示,在消費者支出預期上升的情況下,零售業和旅遊業將特別受益於這套跨境支付系統。根據2019年的統計數據,當年有近300萬馬來西亞遊客到訪印度尼西亞。
此前,東南亞地區使用信用卡和借記卡支付的款項,通常要通過維薩等美國公司來處理,這些公司向商戶和持卡人收取高額費用。東協打造的這一系統涉及區域內的中央銀行合作,費用和匯率可以由中央銀行之間的相互協議決定。
有分析認為,小微型企業和中小企業將成為主要受益者。《外交學者》旗下分析人士尼可·韓表示,中小企業可省下維持實體銷售據點系統的相關費用,或是省下向發卡公司支付的交換費。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數據,超過90%的東南亞企業屬於這類企業。
英國全球諮詢公司首席亞洲科技分析師尼古拉斯·李表示,東協的跨境支付系統還將使商家和消費者能夠建立健全的支付記錄,同時為信用評分提供有價值的數據。
東南亞推動跨境支付系統的意義不僅僅在於釋放地區經濟潛力。CNBC網站稱,東南亞跨境交易,尤其是企業間的交易一直在謀求降低對美元等外部貨幣的依賴,因此打造一個區域金融鏈至關重要。由於近年來美元走強,導致大多數是能源和糧食凈進口國的東協國家貨幣走貶、經濟受傷。尼可·韓表示,這套跨境支付系統將使得東協減少對美元做為中介貨幣的依賴。近來,國際緊張局勢加劇,這一系統的意義更加凸顯。
CNBC還稱,此前中國已建立起先進的移動支付體系,但東協打造區域國家之間跨境掃碼支付是一次創新。這套跨境支付系統讓參與國之間的貿易結算、投資、匯款更便利,最終目標是在東南亞各國間建立一個金融生態系統。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潛力和挑戰都很大
儘管多方對東協的區域跨境支付系統投來積極評價,但也有聲音認為這一舉措面臨不小的挑戰。
《日經亞洲》稱,專注於東南亞的金融科技創業公司香港私募股權基金01Fintech創始人肯尼·曼表示,中國的金融科技行業已經擁有相當高的成熟度和複雜性。然而,東南亞許多人仍然沒有銀行帳戶,這意味著發展數字銀行和在線支付等其他金融服務的潛力與挑戰都很大。
美國銀行和支付處理公司FIS的數據顯示,在中國,有80%的消費者會使用電子錢包,但在菲律賓、越南和印度尼西亞,這一比率可能低於40%。肯尼·曼認為,中國金融科技行業的增長是由少數頭部支付平台引領的,但東南亞的市場更加分散。
監管也構成了另一個挑戰。尼可·韓提醒稱,在打造跨境支付平台的過程中,東南亞各國央行將不得不解決安全和欺詐問題,並承擔教育公眾接受新支付系統的任務,這些因素加在一起會耗費相當長的時間,需要地區領導人的強烈政治意願。東協成員國能否團結起來,成功實施這一雄心勃勃的計劃,還有待觀察。
《外交學者》還分析稱,東協二維碼跨境支付系統不會從根本上改變美元在東協經濟體或地區金融體系中的作用。這些中央銀行將繼續在其資產負債表上保留數十億美元的儲備,並受到美國利率和貨幣政策變化的影響,「除非東協國家使用這些二維碼系統來支付石油進口,否則美元在地區或全球金融體系中的主導地位不太可能發生重大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