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在过去的几年,新加坡楼市实在是太火爆了~
像是组屋转售市场,价格在近17个月以来屡屡上升,而且,越来越多的“天价”组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11月一间组屋位于文庆的组屋卖出了126万新币的天价,图源:Business Times
单单是11月,就有29个组屋单位,以超过百万新币的价格成功转售,让新加坡政府如坐针毡。
毕竟,在新加坡政府的眼中,房屋建起来是给人住的,而不是给人“炒”或者牟利的。
因此,半个月前,政府紧急公布了三条新政,通过提高外额印花税税率ABSD、收紧总偿债比率TDSR以及调低组屋贷款的LTV等三大措施,给新加坡楼市降温。
图源:第一财经
不过,政府以雷霆之势调控的楼市中,却有一些“漏网之鱼”的存在。
新加坡商业房地产(包括商业店屋),整个2021年的交易额,在疫情的大环境下逆势起飞,悄咪咪地创下了16年来的新高。
在市场一片观望中,为何投资者会这么青睐?这离不开其独有的几大属性。
美观实用又稀少
店屋,是新加坡早年开埠后,一直流行到20世纪中期的一种建筑风格。
“下店上屋”的建造理念,一家人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在里面,整体美观又实用。
图源:新加坡旅游局
可以说,店屋不仅承载了早年下南洋的那批人的记忆,也是新加坡历史的见证,是新加坡发展的最好证明。
充满了文化气息的店屋,被誉为“亚洲文化遗产”,充满着质朴的典雅风格和现代元素。
图源:纽约时报
然而,新加坡是一个从渔村进化而来的国际大都市。早年新加坡各大组屋区都是当时郊区,处处都是甘榜(村庄),在那几乎找不到店屋的痕迹。
只有早年的商业区,如市中心、牛车水、芽笼、惹兰勿刹、丹戎巴葛、小印度一带,才能大规模地看到店屋。
图源:新加坡旅游局
在新加坡建国后,政府开始大力开发其他地区,并停止建造店屋,转向其他建筑形式。
因此,根据新加坡市区重建局的统计,时至今日,新加坡总共也不过6500间左右,之前受到保护而留存下来的店屋。
稀缺又没有未来新供应,是新加坡店屋的一个显著特征。
需求一直在涨 升值空间巨大
店屋的面积,一般在两到三层楼之间,每层楼的面积在1000至1500平方英尺不等(约93至139平方米)。
对于那些中小型企业来说,人手和商业器材都比较少,对工作场地的面积要求没那么高,加上店屋的整体租金在过去几年都很稳定,因此很受他们的青睐。
可以用作餐饮或办公用途的店屋,图源:HKS Architects
对于那些寻求独特个性和异国情调跨国企业来说,店屋是最具有“新加坡情调”的办公场所,吸引力更是强大。店屋的需求一直新加坡存在并稳步攀升。
另外,新加坡的店屋大多位于现在的中央商业区,属于非住宅用途建筑。
因此,不用支付额外买方印花税,投资者就能购买店屋。
如切一带也有部分店屋,图源:新加坡旅游局
店屋也不像私宅和工业房地产需要支付卖方印花税。因此,投资购买屋后,买方也能自由地转卖。 再加上购买店屋的一般是收入较高的群体,收紧的总偿债率TDSR顶限对他们影响也不大。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