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孟母三迁”,今有陪读妈妈下南洋!
这位妈妈在国内有房不住、有车不开,花著一个月十万的房租,“自讨苦吃”地来新加坡陪读。
她笑言:“孟母三迁我是做不到的,一迁还是能接受的。”
看了她的故事,我发现无论是几迁几地,大家一番折腾都是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 这背后,都是为人父母的用心良苦啊......
陪读新加坡
得与失
素材 等灯 (小红书ID 777671954)
西瓜汁整理
新加坡
疫情期间的最优选
我们家是一个女儿,马上就要5周岁了,让孩子低龄留学是我的主意。
不希望她错过绝佳的语言期、培养国际化思维等,这些留学中介老生常谈的话术是初衷。
另一方面,我其实是自己也想要在没有衰老之前再去读书提升,看看不同的世界。
新加坡显然是疫情时代最好的选择了。
小留的申请过程
我们申请的流程很简单顺利。找好中介、敲定目标学校、缴费。
一开始就只考虑了国际学校,一是希望她接触不同国家的人,感受不同的思维,二是担心早期变Singlish扭转不回来。
孩子正式读幼儿园是20年9月,当时我们已经在申请德威和UWC,21年1月其实已经拿到了德威的offer,但是因为德威是21年8月开学,所以我们在对口的公立幼儿园先读完了小班。
再说说我自己,在坡备考雅思GMAT,申MBA,按部就班。不得不说,在英语环境备考还是轻松蛮多的。
陪读的得与失
失去篇
有得必有失,等价交换是自然界的真理。
01 我失去了社交圈
虽然这边有很多先生的朋友,但是他最近一年还是会呆在国内,因此对于我却是基本百分百的陌生,加上疫情紧张,社交精简。
基本上是两点一线的接送娃。
02 孩子的适应期并不那么舒适
在国内我们学完了所有的英语自然拼读以及常用语,但是显然并不够用,在沟通上,语言障碍短期必然存在。
孩子也会说,想国内朋友,问我还要在这里呆多久?我用大人对大人的沟通方式告诉她未来一段路怎么走,最欣慰的是——虽然只有5岁,但是她能懂。
03 计划太匆忙
离开国内走的其实挺匆忙,北京一台车,杭州两台车都没人管了两个月,我跟老公开玩笑说邻居大概以为我们跑路了。
他也很感慨,说孩子读个书,家里有房不住、有车不开,跑去各地租房。
我们新加坡+上海+北京房租一个月就差不多十万!
上海+北京是老公目前的工作地点,所以都租了房。这些开支其实一开始我们根本也没有考虑,都是走一步看一步。
我们也时常开玩笑说感觉这是自找苦吃呀,还要一家分离。
想想确实是这样,过来两个月时间,老公只陪了21天就回国工作了,后面从租房、配齐家具、换陪读证、孩子入学到这边看车买车,全部是我在孩子读书间隙时间搞定。
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体验,有时候也会灵魂拷问自己,“搞咩啊!”
陪读的得与失
所得篇
01 全新的挑战
离开舒适区,进入未知领域,在不确定中找寻新的自己。
其实,我早在孩子三岁多时,就开始规划她的幼儿园,和爸爸商量后不想走高考路线。
我咨询了杭州的一些双语/国际幼儿园,对比后发现:一是身份的要求;二是教学质量、内容的差异,以纯中国人的身份在国内读国际学校的可行性并不高。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