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区层面,美国当时已经开始逐渐收缩在东南亚的触角,然而新加坡却不断鼓动,游说奥巴马“重返亚太”,明确表示希望美国充当亚太地区的平衡者和稳定器,所以在战术层面,是新加坡推动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出台,因为美国有了新加坡这个支点。09年,老总理李光耀出访美国,批评美国说,你们曾经说过要重返东南亚,但现在明显做的不够,和东盟国家的期待是有差距的。
而在全球层面,新加坡初步构建了一张贸易合作网,从2004—2009 年,新加坡与美国、印度、韩国、中国等七国签订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并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韩国自由贸易区等四项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初步形成了以新加坡和东盟为中心的贸易关系网络。李显龙就是要借助这种双边和多边机制,将域外大国嵌入到一个以东盟为核心的地区制度网络中,比如俄罗斯、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等,都相继签署合作条约,承诺尊重东盟规范。
所以,从2004年到2009年这段时间,因为中美是以合作为主,李显龙的核心就是推动双边、区域与全球层面的深度合作,扩大中美新三国的共同利益空间。
然而从2010年开始,随着中美竞争不断深入,2011年奥巴马又带着“亚太再平衡”战略直指东亚,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强化军事联盟和区域霸权。虽然,此时还称不上是围堵中国,但目标就是削弱中国在亚太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新加坡也不确定,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地区秩序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这就让他有了一个可操作的空间。只不过,这一次新加坡有了明确的倾向,更倾向于美国。这在国家、双边、地区和全球层面都有新的体现。
在国家层面,李显龙在南海问题上和我们有明显的利益和立场分歧。李显龙的想法是,我不管你中国的立场,我也不在乎菲律宾或者美国的利益,我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和我的立场,坚持所谓的“航行自由”,希望利用国际法,约束中国在南海的行为,以免对既有的国际规则和地区秩序造成冲击,否则的话他就要再一次重新布局。
在双边层面,李显龙也向美国倾斜。2015 年,新加坡与美国签署了《加强国防合作协议》,拓宽了两国在军事领域的合作,之后又积极加入美国主导的TPP协定,并声称,东盟国家非常欢迎美国的“再平衡”政策,新加坡是美国再平衡政策最坚实的伙伴。
而对华政策,李显龙政府的做法就不地道了,属于明显的两面三刀。在经济上,他继续加大与中国的合作,甚至在2015年,中新还结成“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并主动对接“一带一路”。但对应的,在政治上,美国炮制的所谓南海仲裁案,新加坡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仲裁结果的非主权声索国,并公开声明需要尊重结果。在中国台湾问题上,2016年新加坡派出9辆装甲车,在中国台湾参加“星光计划”联合演习,后来在途径中国香港时,因为卸错了码头而被扣押调查。
在地区层面,新加坡一直在努力平衡,充当中美合作交流的中间使者。他虽然向美国倾斜,但又不希望中美双方彻底反目。所以新加坡曾经明确指出,如果美国试图羞辱中国、遏制中国,那美国肯定会给自己招来一个敌人。中国崛起并不代表着美国的衰弱,所以在亚太地区,两国应该携手合作,这样才能维护地区的繁荣稳定。为此,新加坡主动的搭建交流平台,利用香格里拉对话、东亚峰会等契机,从中协调中美关系。
而在全球层面,李显龙政府还是一样,继续发展与深化关系网络。
所以这段期间,李显龙的平衡战略是失衡的,更加更倾向于美国,而这种失衡也严重损害了中国利益和中新关系。但问题是,它又没有完全失衡,失衡当中夹杂着平衡,主动搭建中美对话平台,甚至开始关注印度的平衡作用。
不过这一切,在2017 年李显龙访华后出现了转折。 2018年特朗普上台,血口喷人,将中国和俄罗斯污蔑为修正主义国家,是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而拜登上台后,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不断通过“修小院、筑高墙”的方式,在亚太地区拉山头,与中国展开了全方位的竞争。
这就导致,新加坡在中美之间的回旋余地缩小了,而中美双方又都在争取新加坡的战略支持,并盯着它看它怎么办。所以新加坡的压力很大,任何一种有倾向性的行为,都可能影响到其中一方的战略判断,导致地区紧张局势。
那么,面对这种局面,李显龙又是怎么做的呢?
在国家层面,李显龙政府是明确反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原因很简单,新加坡是高度开放的国家,且不说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单从新加坡来看,就会直接影响到新加坡的关税和供应链。所以对于中美贸易战,新加坡是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在双边层面,李显龙尽力保持美新关系的稳定性,明确表示会持续加深与美国在经济、贸易、投资和安全方面的合作,比如新加坡国防部长就对美国国防部长保证过,美新之间,肯定是“极佳的永久的双边防务关系”,并且在2019年甚至延长了美国对新加坡军事基地的使用权,延长了15年。而且,拜登在2022年宣布印太经济框架时,新加坡也是其中的创始成员国之一。
而在对华方面,李显龙也一直在努力调整上个阶段留下的失衡问题,想办法改善中新关系,为此,2017年,李显龙时隔四年之后再一次访问中国。之后协助中国组织了“中国-东盟海上演习,以及中新之间的代号为“合作-2019”联合演习。在经贸领域,针对一带一路倡议,合作也在不断加深,今年更是将中新关系提升为“全方位高质量的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战略对接。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