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新加坡第一个综合的化学后勤园和新加坡第一个世界顶尖的生物医学研发基地——生物科技园建设完成。
2016年,新加坡推出了精密工程产业转型蓝图。计划通过利用数字科技发展先进机器人、增材制造、先进材料、传感器、激光和光学等领域的技术,拓宽和深化先进位造业基础。根据新加坡的《研究、创新与创业2020计划》(Research,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 2020 Plan,RIE2020),称将会在2016~2020年提供190亿美元用于研发,比《RIE2015》五年计划的资助额度(160亿美元)提高18%。
2018年新加坡制造业产值在已有基础上增长一倍,达到3000亿新元(约合2000亿美元),利润总额也提升一倍,达到800亿新元。其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四分之一以上,并在许多领域居世界先进水平。
2021年,新加坡政府提出了“制造业2030愿景”:未来10年继续争取50%的增长。
此外,冠病疫情也推进了先进位造业的发展步伐,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表示,新加坡要打造全新的先进位造技能策略及规划中心(Advanced Manufacturing Training Academy),制定先进位造业所需的技能培训计划。
新加坡实施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旨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应对全球价值链的重构,缓解国内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以智能制造来促进位造业的发展,以及重塑国际竞争力。虽然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时期,但是新加坡的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已初见成效。
总结 新加坡制造业能够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而新加坡最早手里的牌很烂,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是新加坡人自己,一步步争取到的。
首先,天时,即相对稳定的国际和国内环境。新加坡实在太小了,国际上的一点风吹草动,就会影响到新加坡。例如,1929~1933年美国大萧条,直接导致新加坡进出口总额降低50.48%。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对中国来讲,属于“东南亚小国”,但对新加坡来讲,就是“强国”。新加坡的对外贸易之中大约50%是橡胶和锡,其中橡胶大多数来自马来西亚,其余主要来自印度尼西亚。随着两国的独立,为了改善本国的贸易结构,它们把出口口岸从新加坡转入国内,与别的国家直接贸易。这对新加坡的贸易带来极大的影响。
新加坡能发展到今天,得益于世界稳定和平、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更得益于新加坡三代领导人高超的政治技巧。同时,也正是因为新加坡要在东南亚波云诡谲的局势中斡旋,所以才有了如此敏锐的危机意识,才能平稳度过四次经济转型。
其次,地利,地处马六甲咽喉要冲。这在早期,其实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掣肘,因为依赖马六甲,所以主要发展转口贸易。俗话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殖民地时期,新加坡有英国保护,即便如此,也被日本占领三年半。而如此小国,身处如此“兵家必争之地”,反而安然无恙,坦白说,有很强的运气的成分。同时,也与地缘政治均势有关。马六甲既是新加坡的风险来源,也是新加坡的护身符。道理很简单,与其让大国拥有这么重要的位置,不如让小国守着,因为它谁也不敢得罪,只能公平。
从这个角度看,新加坡其实没有地利。国土面积小、自然资源无,有深水良港但战略位置紧要,而恰恰又是战略位置保护了它,它又充分利用了自己仅有的“优势”,且没有被“优势”所困。
新加坡强悍的制造业,离不开上述任何一点。 那么,新加坡未来会怎么样呢?
未来的十年甚至二十年,只要不发生战争,新加坡依旧会是东南亚的一颗明珠。但值得注意的是,从更长远来看,新加坡经济也面临挑战。
第一,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对新加坡的政治领导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随着新加坡人口红利的消失,移民政策正在缓慢改变着新加坡的人口结构,当外来人口占少数的时候,会被当地文化同化,但如果外来人口达到一定规模,将会联合起来为自己的族群谋求利益,这无疑会使得新加坡的多元民族社会环境变得更为复杂;
第三,新加坡现在是一党制,但是当Z世代的零零后逐渐成长为社会中坚时,政坛势力会变得更复杂。对一个小国来讲,政治诉求上的复杂性,会显著影响它的经济发展前景。
当然,有时候我们连十几分钟后的事情都难以把握,十几年二十年后的事情,谁又能说得准呢?
转载请注明来源:狮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