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住院”虽能缓解新加坡病床吃紧问题,有些病患却难以安心休养

2024-03-28     月曦     5849

在家“住院”虽能缓解新加坡病床吃紧问题,有些病患却难以安心休养

从4月1日起,“居家病房”计划将纳入公立医院服务的主流医疗服务。(联合早报)

作者 王震宇

本月初,卫生部长王乙康在国会上宣布,“居家病房”计划(Mobile Inpatient Care@Home)从4月1日起将纳入公立医院服务的主流医疗服务。

这个计划在2022年4月以试点形式推出,旨在让更多医院和不同病症的患者,可以在家接受治疗和休养。换言之,就是把住院的概念转移至病患的家中。

目前,新加坡有多家医院提供这项计划,包括陈笃生医院、新加坡中央医院、樟宜综合医院等。截至2023年底,当局共设立超过100个虚拟床位,照顾到2000多名病患,预计节省约9000个住院日。

卫生部扩大这项计划的规模之际,希望今年能将居家病床增至300个。

在家“住院”更有助于康复

在家“住院”虽能缓解新加坡病床吃紧问题,有些病患却难以安心休养

参与“居家病房”计划的病患病情需稳定、预料不需要重症监护,家中也需有电信服务等。(Hospital Management Asia网站)

这项计划试图解决新加坡医疗体系的哪些问题?

首先,是病床吃紧的问题。

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9月间,新加坡公立医院的床位等候时间中位数约为七小时,去年同一期间则略增至七个半小时,等待时间根据病患在急诊室确定得入院后开始计算。

虽然卫生部下来六年会在公立医院增设4000个床位,也会在登加新镇增设全新综合与社区医院,但随着狮城人口老龄化,病床供不应求的问题或将持续存在。

符合计划条件的病人居家休养,意味着医院能腾出设施和资源,给其他更有需要的病患接受治疗。

王乙康在国会发言时指出,在医院外和社区里提供护理服务的这一环,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而不是所有病患在治疗过程中,全程都需在医院接受“高度护理”和持续监测。

在“居家病房”计划下,符合条件并被诊断出有皮肤感染、尿道感染,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病况的患者,可选择在自家接受治疗,无需住院。

根据中央医院为这项计划设计的简介手册,病患的病情也需稳定、预料不需要重症监护,家中也需有电信服务等。

在家“住院”虽能缓解新加坡病床吃紧问题,有些病患却难以安心休养

中央医院为“居家病房”计划设计的简介手册。(新加坡中央医院)

居家病房的运作也比照医院病床,一位专家顾问会被指派负责计划下的病患案例,也会与其他医生、护士,治疗师等医疗团队合作,24小时候命为病患提供所需的照顾和支援。

再者,从病患的角度来看,居家康复的过程也颇有好处。

接受新加坡媒体访问的医护人员认为,患者在家中会康复得更好,毕竟是身处熟悉的环境,相信他们能吃得更好睡得更好,也会复原得更快。

这些病患的看护者应当也能从中获益,不仅无需按照医院规定的时间去探病,也能有更多时间地照料家人及和他们相处。

当局下来有意让更多不同病症的患者,也能在“居家病房”计划下受惠。

病患:有医护人员贴身照顾较安心

在家“住院”虽能缓解新加坡病床吃紧问题,有些病患却难以安心休养

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9月间,新加坡公立医院的床位等候时间中位数约为七小时,去年同一期间则略增至七个半小时。(联合早报)

该计划试行两年虽有其成效,但这个概念毕竟在新加坡还算新颖,有多少病患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还是个未知数。

实际上,“虚拟病房”的概念多年前已在国外出现,如英国在2005年就试行类似计划,自此也扩大计划的规模,如今提供超过1万个居家病床。

在阿德莱德,当地还建立独立虚拟医院,使居家病房的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家“住院”虽能缓解新加坡病床吃紧问题,有些病患却难以安心休养

英国自2005年落实“虚拟病房”的概念。(互联网)

有鉴于此,这项计划在新加坡也必须经过一段过渡期。尽管院方会建议符合条件的病患参与这项计划,但他们还是有权利选择,可随时婉拒。

受访医护人员说,一些病患拒绝“在家住院”的原因,是因他们对于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过程更为熟悉。

有受访病患认为,自己更倾向于有医护人员贴身照顾,以防病情突然恶化,这样才能比较安心。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