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人才是让新加坡更富有,还是抢本地人饭碗?李光耀是这样看的

2022-01-16     于晏     21069

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同时,新加坡也提供政府奖学金,资助优秀的学子升读大学或到海外留学。这些奖学金得主在学成后,大部分进入政府部门服务,成为未来领导层的新生力量。

同时,新加坡政府也提供优厚的薪金,吸引人才,培养接班人,确保未来领导班子的平稳过渡。李显龙总理在2011年一次以“领导层更新:第四代及以后的领导班子”为主题的演讲中,就提到他已为未来的新加坡集合了一支年轻的A队。

然而,作为一个缺乏任何天然资源和国内市场的小国, 新加坡的国际人才战略即吸引外来人才是整个国家发展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这一政策的产生和实施主要是为了应对因出生率下降所带来的人口短缺的压力以及适应国家的经济转型。

与其东南亚邻国不同,1965年独立之后的新加坡政府采取了多元种族和文化政策,这有助于它推动与实施开放的移民政策。

外来人才是让新加坡更富有,还是抢本地人饭碗?李光耀是这样看的

(李光耀在剑桥大学图书馆,图源:Courtesy of National Archives of Singapore)

总理李光耀明确表示,“新加坡要建立一个多元种族国家。我们将建立个榜样。这不是个马来国,这不是个华人国,也不是个印度国。让我们真正的新加坡人,不论种族、语言、文化、宗教,团结一致。”

在独立后初期,新加坡实行“两个就够了”的生育政策;与此同时, 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工作岗位,生育率因而逐年降低:从4.93 (1960–65年) ,降到2.62 (1970–75年) 和1.57 (1995–2000年) 。尽管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奖励生育措施,情况并未改善。2010年新加坡的生育率为每个女性居民1.15个子女 (远低于2.1的人口替代率) 。

从宏观经济政策和进程来看,新加坡的经济全球化步伐在1970年代之后明显的加速,它对世界市场以及外来投资均十分依赖。例如,制造业对新加坡的国内生产总值贡献通常在25%的水平、所雇用人员在总就业市场的20%左右。在制造业投资承诺中,海外投资占了78%,本地投资仅占22%。

在二十世纪末期之后,新加坡经济发生了显著的结构性变化;劳力密集型的制造业已无法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惟有依靠高增值、高技术含量的新经济才能够成为日趋区域化和全球化的新加坡经济的动力。

由于以上原因,加之新加坡多元文化和多元种族的传统,国际人才战略成为新加坡政府最重要的公共政策之一, 并构成了移民政策的核心内容。笔者认为,这一战略有以下四个重要特点:

(1)作为国家战略由政府最高领导层直接推动;

(2)针对性和策略性地引入外来人才,并围绕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适时调整;

(3)政府指导、与市场紧密结合;

(4)建立相关的政策配套机制,对人才进行有效的甄别和管理。

  • 作为国家战略由政府最高领导层直接推动

从八十年代末开始,政府领导人就一再强调外来人才的重要性。吴作栋总理在1999年国庆群众大会上指出,“最重要的是人才。没有人才,我们不可能成为一个第一世界的经济体和世界一流的温馨家园。我们必须从海外引进人才来辅助本地人才”。

内阁资政李光耀在2009年明确表示,“如果我们不能达到2.1的人口替代率,我们将有麻烦”。他强调:“新加坡需要源源不绝地从中国、印度、东南亚引进聪明能干和充满活力的新移民。有了新移民的加入,新加坡才能继续保持动力与活力,才能在各个领域继续攀登高峰。”

新加坡的人才政策有具体的内涵和界定。吴作栋总理在1997年国庆群众大会上宣布了“外来人才政策” (Foreign Talent Policy) ,强调外来人才可以在三个不同层面为新加坡经济做出贡献。它们包括:一、顶尖人才,如公司总裁、科学家、学者、艺术家;二、专业人士,如工程师、会计、资讯人员、教师、行政人员;三、技术工人,如巴士司机、技工等。

由上可见,新加坡政府领导人将国际人才战略列为国家战略,从最高层对该战略加以定位和推动。新加坡一党独大的政治结构以及任人唯贤的精英制人事政策,使这一战略能够迅速而有效地在岛国推广并取得直接的成效。其明显标志之一是新加坡在2010年前的近十年间外来人口 (永久居民和外国人) 的急速增长 (参看表一) 。

表一:新加坡人口增长 (1980–2010)

外来人才是让新加坡更富有,还是抢本地人饭碗?李光耀是这样看的

毫无疑问,新加坡所要争取的“外来人才”是包括来自世界各地的杰出人士,但由于历史、种族和文化的因素,加之近二十年来中、新经济关系的日益密切 (中国成为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对象之一) ,来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成为当地新移民中的多数,已是不争的事实。

据估计,目前在新加坡的中国大陆新移民 (公民、永久居民和一年以上签证持有者) 达至少50万之众。其中有不少属于高技术人才。以新加坡国立大学为例,2001年全职教学人员有1,671人, 其中887人 (53%) 为新加坡公民,其余的784人为外籍人士 (46.9%) 。在后者中,中国公民 (其中不少为新加坡永久居民) 为110人 (14%) 。在国大的842名全职研究人员中, 新加坡公民为221人 (26%) ,其余621人 (73.7%) 为外国人,其中中国人329名 (39%) 。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