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人才是让新加坡更富有,还是抢本地人饭碗?李光耀是这样看的

2022-01-16     于晏     24850

  • 针对性和策略性地引入国际人才

新加坡对新移民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具备“可携带技能”的专业和技术移民以及劳工 (后者通常以合约工人的方式引入,但一般无法取得永久居留权) 。

2007年,政府希望改变外来人口格局,吸引更多受过教育的移民,以填补私人银行业和金融等服务行业、生物科技和教育方面的职位。

政府希望他们中许多人成为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目标是在未来5年让其中24万人获得上述身份。而新加坡的人才引进则是围绕着国家经济发展这一目标下展开的,因此, 也是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自从1999年以后,政府就致力于创造条件鼓励高科技发展,以使经济最终朝向知识经济的转型,并同制造业和服务业相得益彰。在这种政策指导下,二十多个具体措施和大量的资金援助计划先后出台,旨在鼓励科技型企业家在金融、资讯、科技、商业创新、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发展。

一些新移民企业也获得经济发展局的起步资金援助 (SEEDS, Start-up Enterprise Development Scheme) ,该基金总额达一千三百万新币。高科技起步企业的总数已经从2001年的326家增加到2002年的762家,增长率为134%。来自中国的有60家,其中就有8家企业得到了该基金的资助,约占13%。

截至2011年1月,共有157家中国公司在新加坡股票交易所上市,市值达540亿新币。中国新移民企业家史旭表示,“如果中国创业者想要资金、新技术、合作伙伴,或者需要走向世界市场的平台,那么新加坡自然是一个能够让中国企业过渡、并逐渐走向国际化的地方。新加坡拥有世界一流的设施,科技开发的成本也比许多国家低,这能够让起步企业更具有竞争力。”

外来人才是让新加坡更富有,还是抢本地人饭碗?李光耀是这样看的

(图源:roots.gov.sg)

除了引进企业界的创新人才之外,新加坡还注重通过在教育界实施相关的奖励措施,为国家培养和储备人才。在2001年的“资政论坛”的讲演中,李光耀透露,“为了要更好的了解中国人,我决定吸收聪明的中国人才到新加坡工作和学习,以便他们了解新加坡人,并成为新加坡的一分子”。

新加坡教育部自1992年起开始就在中国推出了一系列的奖学金计划,主要分为三类,SM1, SM2和SM3 (SM是Senior Middle School 的缩写) 。这三类计划所招收的学生分别是初三毕业生,高二在读生,及大一在读生。

SM1的生源来自全国各省市的一些特定的重点中学应届优秀初三毕业生。SM2针对的是中国高二理科毕业生,也是在各省市的重点高中招生。SM2学生的生活费为每年6000新币,同样不包括学费、住宿费及伙食费,SM2学生在大学毕业后要为新加坡公司或机构服务六年。SM3则招收国内一些名牌大学的大一新生 (基本都是理科生) 。

据抽样调查,参与SM3项目的学生在毕业后有74%已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这一计划可谓一箭双雕,既有助于提高新加坡人口数量,又能够增强其科技和经济竞争力。

  • 政府指导、与市场紧密结合

新加坡国际人才政策的最主要特征是政府政策与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政府提供政策优惠和指导原则,但并不是包办一切,而是通过一整套相应的制度和措施,从全球吸引人才。

由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和人力部共同成立的“联系新加坡” (Contact Singapore) ,可视为新加坡的国家猎头公司, 它旨在吸引国际人才到新加坡工作、投资和生活。

它在亚洲 (包括北京和上海) 、欧洲和北美设立办事处,为有意探讨新加坡的职业发展机会的全球精英以及到新加坡投资或开拓全新商业活动的个人和企业家提供一站式的服务。该机构也与新加坡私营企业合作,帮助有意到新加坡投资的人士。

“联系新加坡”提供有关新加坡就业机会及行业发展的最新信息,并积极建立平台为全球人才和新加坡雇主牵线搭桥。例如,“联系新加坡”的大中华区域主任柯志声在2010年介绍,“即将举行的专场招聘活动,就是为中国电子业的优秀人才和在新加坡的知名企业牵线搭桥,为中国的精英提供具有国际化的职业发展平台。”

参加专场招聘的均为国际知名半导体企业,招聘的职位包括集成电路设计师、封装工程师、应用工程师等。其他职位还包括清洁科技、生物制药、金融、保健等。

它还为不同类型的人才提供有针对性的措施。例如,“Careers@Singapore” 面向有工作经验的人士,而“Experience@Singapore” 则主要面向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其中包括“电子行业体验参观团”。

外来人才是让新加坡更富有,还是抢本地人饭碗?李光耀是这样看的

(图源:roots.gov.sg)

  • 建立相互协调的政策配套机制,对外来人才进行高效能的甄别和管理

国际人才的引入和管理必须有一整套相配套的行政机制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新加坡政府对人才的界定、甄别、奖励和管理有其显著的特点。尽管人才引进渠道多元化,但它们既有分工又有协调。

人力部以吸引专业与技术人才为主, 专设“国际人才局” (现改名为国际人力局) ,负责全球人才招聘。人力部根据新加坡经济发展的需要,负责每年制定和更新“关键技能列表” (Strategic and Skills-in-Demand List) , 例如,银行和金融业、生物医药、化工、电子仪器制造、卫生保健服务、信息通信产业、交互式数码媒体、法律业、海运、旅游业都属于新加坡需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的行业。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