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加 坡 极 简 史

2024-08-11     静姝     7916

新 加 坡 极 简 史

(莱佛士书院,摄于1905年。图源:NAS)

传说中的新加坡“四大名校”

新 加 坡 极 简 史

新加坡成为殖民地

1824年,东印度公司与胡先苏丹和天猛公签订条约,永久割让新加坡,条件是免除他们的债务,给予他们终身年金,并各自给予2万西班牙银元的一次性付款。

新加坡从此成了英国殖民地。

英国殖民政府并不直接治理华人,而是通过“华人甲必丹”制度,通过有名望的华人间接管治华人。

1826年,英国把槟城、天定、马六甲、新加坡设立为“海峡殖民地”,首府设在槟城。

新 加 坡 极 简 史

伊斯兰教的苏丹回教堂

同年,由殖民地拨款的苏丹回教堂建成,供胡先苏丹专用,旁边即是马来王宫。一百年后,推倒重建,新的苏丹回教堂1927年建成。

新 加 坡 极 简 史

(苏丹回教堂。图源:新加坡旅游局)

1830年,海峡殖民地首府迁至新加坡。政治中心的迁移,带动了经济中心的转移,许多马六甲峇峇富商纷纷南下新加坡。

海峡殖民地归英属印度总督管辖。新加坡、马来西亚今天许多法律都可追溯自海峡殖民地立法。

插一句题外话,曾有不少读者问,新加坡20世纪50年代反殖民,难道不憎恨英国人吗?其实,当年马来统治者割让新加坡是为了钱财,不是受迫于坚船利炮,对英国不存在仇恨;后来,二战之后新加坡反殖民,是为了自己当家作主,并不是因为仇恨英国。

印度教的马里安曼神庙

1827年,印度教教徒在牛车水建成马里安曼神庙,是新加坡的第一所印度教神庙。

新 加 坡 极 简 史

(马里安曼神庙。图源:新加坡旅游局)

闽南人的义山——恒山亭

不晚于1828年,从马六甲南下的峇峇富商薛佛记在新加坡设立了闽南人义山,名为恒山亭。

新 加 坡 极 简 史

同期,各个华人方言社群也设立了义山。包括粤语、客家社群的青山亭、绿野亭,潮汕社群的泰山亭,还有后来的中峇鲁等等。

这些义山就是今天华人宗乡会馆和社团的前身。

第一所私立学校

1834年,传教士达拉Darrah在新加坡成立第一所学校,名为Singapore Free School,首批招生46个男生。

天主教的圣安德烈座堂

1837年,天主教的圣安德烈座堂建成,1861年重建,是东南亚最大的天主教堂。

新 加 坡 极 简 史

(圣安德烈座堂。图源:wiki)

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天福宫

1840年,峇峇富商陈笃生、薛佛记创办的天福宫落成,成了新加坡闽帮的领导机构,也是福建会馆的前身。

金融区这条不起眼的街,却撑起了整个新加坡华人社会

新 加 坡 极 简 史

(天福宫,绘于1842年。图源:NAS)

在17世纪,潮汕社群设立粤海清庙,客家与粤语社群设立海唇福德祠,海南社群设立了琼州天后宫。

第一所女校

1842年,英国传教士玛丽亚前往中国,在新加坡中转,见华族女子被贩卖给有钱人家当奴婢,决定改变她们悲惨遭遇,在桥北路的小店屋开办寄宿学校,就是今天圣玛格烈女校的前身。

新 加 坡 极 简 史

(当年的圣玛格烈女校。图源:MOE)

第一所民办医院

1844年,为了新加坡人看病方便,峇峇富商陈笃生个人捐资,在珍珠山上建立平民医院。这就是陈笃生医院的前身。

新 加 坡 极 简 史

(陈笃生医院的前身)

《海峡时报》创刊

1845年,《海峡时报》创刊。这是新加坡最权威的英文媒体。

带动橡胶业研发的植物园

1846年,新加坡设立植物园。

新 加 坡 极 简 史

(19世纪的新加坡植物园。图源:NAS)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