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解读】新加坡政策大改革,因为怕阶层固化,社会不稳

2024-08-21     静姝     9449

新加坡最赚钱的10个职业!最高月薪接近1.5万新元,比医生还吃香

提供失业援助

减少社会阶层固化

我前几天参加了Elephant & Coral和新加坡社区基金会主办的一场讲座。在讲座上,主讲人就提到一个残酷事实——许多低收入家庭入不敷出,捉襟见肘。

【独家解读】新加坡政策大改革,因为怕阶层固化,社会不稳

(8月17日,《慈善家陈嘉庚》讲座。图源:Elephant & Coral)

主讲人说,在2017-2018年期间,新加坡底层20%的家庭,每月支出为2570新元,但它们的家庭收入只有2235新元,每月缺口达到335新元。

到了2021-2022年期间,家庭收入2499新元以下的,收入增长率为2.5%,但支出增长率高达13.8%,是收入增长的5倍还多!

收入增长跑不过通货膨胀,低收入家庭尤其如此。

新加坡有1万4000户家庭居住在租赁组屋,换句话说,买不起房子。在这个群体当中,80%的家庭收入不及1500新元,有些的家庭的人均收入甚至仅仅370新元。

这些人当中,相信有不少是失业者。因此,政府与全国职工总会NTUC及职工运动讨论之后,推出求职援助计划,向失业者提供不超过6个月、总额不超过6000新元的失业援助,条件是必须参加培训、就业辅导和职业配对。

【独家解读】新加坡政策大改革,因为怕阶层固化,社会不稳

如果能够协助失业者重返职场,自力更生,就可以减少社会阶层固化,提高社会阶层上升的机会。

一考不再定终身

人人须终身学习

学习不是为了学历,也不是为了学位,而且为了不断地适应社会的进步,提升本身的能力。

在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许多传统岗位很可能被淘汰,新的岗位会出现。如果没有接受新教育、新培训,许多人不一定能够胜任这些新岗位。

因此,政府鼓励终身学习,通过“技能创前程”SkillsFuture+进阶计划,向所有40岁以上的新加坡人提供4000新元的培训补助,可以参加各种课程,提高自身的技能,适应职场的新需求。

【独家解读】新加坡政策大改革,因为怕阶层固化,社会不稳

(我已有5000新元的培训补助,可以花在各种技能课程,提高就业能力)

如果是参加全职培训,40岁以上的新加坡人每月可获得不超过3000新元,为期不超过24个月,总额可达7万2000新元。

【独家解读】新加坡政策大改革,因为怕阶层固化,社会不稳

至于参加半工读课程的成年人,也可以获得一部分的培训津贴。

黄循财在英语致辞中说得很清楚:“任何一个想要提升技能的人,无论在生命中的任何阶段,无论年纪多大,都有接受培训、提高技能的机会。”

为何新加坡在成年人培训上要花这么大手笔?还是那个道理——让成年人有机会提高技能,提高自身的价值,从而摆脱现有的社会经济阶层,取得上升的机会。

简单说,新加坡要的不是小镇做题家,而是终身愿意学习,爱好学习,能够不断提升自我技能的人。

降低育儿费用

最低每月仅3新元

本次政府宣布的措施,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降低育儿费用,尤其对低收入家庭,每月的托儿所费用可以降至区区3新元。

另外,全国职工总会多年来呼吁政府允许父母共享产假。这个在昨天也宣布了。

【独家解读】新加坡政策大改革,因为怕阶层固化,社会不稳

到了2026年,带薪产假增加10周,合计30周,也就是七个半月。这10周额外产假的费用由财政承担。

这当然是鼓励生育的一个策略,但同时,它对低收入家庭的帮助其实更大。

富裕的家庭有没有这额外10周的带薪产假,问题不大。但是,对低收入家庭来说,这是个很大的帮助,等于多了两个半月的收入。

这些措施十分明显,就是政府带头,对低收入家庭提供帮扶,增强他们的生存能力,提高他们自身或下一代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

这样,这些弱势群体才会看到未来有希望。

新加坡绝不能出现

富人区和贫民窟

昨天黄循财透露,政府将在在丹戎禺建组屋。

很多人没意识到,这其实跟新加坡努力维持社会公平也有关系。

【独家解读】新加坡政策大改革,因为怕阶层固化,社会不稳

(丹戎禺将建设政府组屋)

你注意到吗?新加坡所谓的“富人区”,几乎都有组屋;组屋区也都有别墅群或公寓。

为什么?贫富已经把社会阶层在资源上分隔开来了,如果在物理上也分隔成“富人区”“贫民窟”,那么,这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就更难了。

我们发现,在一些地点超好的地方,例如朝向加冷河的美芝路,就有好几栋50多年的老组屋,大多数是最小的一房式,都是租赁组屋,住在那边的都是社会最底层的低收入者。

【独家解读】新加坡政策大改革,因为怕阶层固化,社会不稳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