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生活,与中国哪些不同?

2024-10-09     静姝     4425

01 新加坡的教育

很多新加坡人都很“Kiasu”,什么叫“Kiasu”?这是一句Singlish,意思是“怕输”,就是喜欢和别人比较,有点互卷的意思。

不过相比国内来说,新加坡还是没有内地那么卷的疯狂。在国内城市,孩子们从小就被寄予厚望。因为整个社会的极简极卷文化,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能读大学,以至于本科不够,还要读研究生,甚至博士,这样才能相对容易的找到一份工作。

孩子们为了挤进名校,不惜文山题海,挑灯夜战。相比之下,新加坡的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在读完理工学院就步入社会,开始工作。家境优渥并且愿意继续读书的孩子会选择上大学,如果家庭无法帮助,就会选择申请学生贷款。

只有少数人才会在读完大学后继续攻读研究生,更多的本地学生是在工作几年后,因为职业或者兴趣原因才会选择读研究生。

在新加坡,大家普遍认为每个行业都需要工作者,不用人人都拿大学文凭,人人都是高学历。同样的职位,学历低的工钱也会给的少些。所以公司会考虑一个普通岗位,如果一个理工学生能上任,是否需要花更高的薪水请一位研究生呢?

政府也推崇这种观点,认为时间、精力和金钱不应全部投入到获取学术文凭上,国民可别一门心思扎进书堆,毕竟,行行都可以出状元!

在新加坡生活,与中国哪些不同?

02 新加坡强制兵役

新加坡男人是要强制服兵役的。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喜忧半参,又爱又恨。

爱的是,它让新加坡男人被迫减肥,变成健身达人,还顺便培养了国民意识、家国情怀;恨的是,那赤道上的烈日炎炎下,穿上军装服去训练,简直就是行走的烤肉串啊!

不过,在兵营里结交一些朋友这也算好事吧。当兵当然是辛苦了,但男人就要对自己狠一点(含泪微笑),当兵既锻炼了身体,也让人学会了责任和担当。

逃兵役?不存在的,那可是要面临法律制裁的哦!再苦,再累也不敢逃呀。

03 新加坡的组屋

新加坡人大多是住在政府建造的组屋,只有少部分有钱人才住在公寓或别墅。

组屋并不像中国的经济适用房。组屋的位置都挺好的,周边有很完备的配套,包括医院,学校,超市,健身中心等等,交通也非常便利。

没有任何一个新加坡人以居住组屋为耻。因为组屋的福利性非常高,所以大家都争先恐后购买组屋。只是购买组屋有相应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买的。

因此新加坡人在居住方面并没有像中国人城市居民那么大的压力。这也是新加坡落实“居者有其屋”的体现。中国的大城市房价高高企,多少人为了一个窝,奋斗半生。与北上广深,香港相比,新加坡人民在住房问题上,真是非常幸福啦。

04 新加坡的交通

你敢相信,在新加坡拥有一辆私家车,居然是中上阶层身份的象征?

那是因为私家车太贵了!

在新加坡汽车的牌照非常的贵,仅能使用十年的拥车证,但差不多折合人民币四五十万。中国卖20多万人民币的比亚迪,在新加坡要卖20多万新币,相当于是国内价格的五倍。另外油费、停车费、过路费……样样都能让你钱包瘦身。

相比之下,公共运输才是王道,便捷又经济。比如栗子我就不买车,享受坐地铁公交的感觉。

而在中国,虽然买车成本也不低,但很多家庭都能够负担得起,尤其是近几年新能源车兴起,眼见着路上车满为患。不像在新加坡,一提到买车,多数人只能默默叹气。

05 新加坡的社会秩序

新加坡的法制严明,那是出了名的。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罚款伺候!公众场所吸烟?那得看场合!

这种严格的管理,给新加坡带来了高效的社会管理和低犯罪率。中国的社会管理越来越规范,但总有那么些“小瑕疵”,比如偶尔还能看到乱丢垃圾、交通违规的现象。不过,这也正是我们不断进步的空间嘛!

通过这些具体例子,相信你能够看到新加坡和中国生活的不同。每个地方都有它独特的优势和挑战,无论你选择在哪里生活,最重要的是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满足。毕竟,生活嘛,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在新加坡生活,与中国哪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