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出现百万转售组屋的频率愈来愈高,引起了不少关注。(联合早报)
如果你有100万新元,你会购买公寓还是转售组屋?
如今看来,有越来越多人会选择后者。
根据房地产网站99.co和新加坡房地产联合交易网(SRX)的预估数据,单在今年第三季,新加坡就有331个转售组屋单位以超过100万新元价格转售,是有史以来的季度新高。
今年首三季,新加坡共有有747宗百万组屋交易,也已超过去年全年469宗的纪录。
100万新元这个过去较常出现在私宅市场的交易数字,在转售组屋市场愈来愈频繁。
百万组屋越来越多,显示有更多相对有经济能力购买公寓的买家选择购买转售组屋。
既然都有购买公寓的预算,为何有些人宁可购买转售组屋?
综合各大房地产平台分析,基本上可归纳为五大因素。
一、又大又划算
以更少的价钱,换取更大的空间。
据小编查询新加坡政府数据网站data.gov.sg取得的数据,以今年9月转手的106个百万组屋来看,四房式单位最多(39.6%)、接着是五房式单位(36.8%)和公寓式组屋(23.6%)。
100万新元起跳的转售组屋,至少是空间宽敞的大房型组屋。
但以同样价格购买公寓,却只能买到空间窄小许多的小房型公寓。
根据99.co整理的数据,位于核心中央区(Core Central Region,简称CCR)的一房式公寓平均要价近130万新元;若是二房式公寓,平均售价更高达218万新元。
换句话说,购买小型公寓所支付的价格,可以轻松买到更大房型,空间宽敞许多的组屋。
再举个例子,位于女皇镇的SkyOasis@Dawson组屋区的一个五房式单位以近173万新元成交,是转售市场的最高纪录。
但若要找到和上述五房式单位差不多大小,房龄也相近的公寓,没有个300万新元,恐怕根本难以入手。
这巨大的价格差距,促使许多买家转而购买性价比更高的转售组屋。
SkyOasis@Dawson的一个五房式组屋单位创下了新加坡转售市场的最高售价纪录。(联合早报)
二、组屋的转售收益高
近年来火热的转售组屋市场,让组屋成为一项有利可图的资产。
许多首次购入组屋的屋主住满五年最低居住年限(Minimum Occupation Period,简称MOP)后,转售组屋时往往能卖到比入手时高出不少的好价。
达士岭组屋(Pinnacle@Duxton)是不得不提的例子。
当地组屋的五房式单位的预售价介于34万5100新元至43万9400新元,如今转售大约可卖到近152万新元,一来一回便能赚取高达117万新元,相当于71%至77%的资本收益。
其他新近达到最低居住年限的项目,例如加冷的Kallang Trivista、 大巴窑的Toa Payoh Crest ,以及比达达利的Alkaff Vista也都有类似“赚翻了”的例子发生,转售价高达133万,能为屋主带来约70万新元的收益。
Alkaff Vista是其中一个在转售市场捞得风生水起的组屋项目。(联合早报)
三、组屋市镇通常比公寓来得便利
新加坡许多组屋市镇在良好规划下,拥有对年轻家庭和年长者友善的基础设施。
此外,组屋市镇一般临近地铁站、熟食中心、购物商场和邻里商店,生活机能会比一些公寓来得完善。
多数百万组屋更是位于交通四通八达的成熟市镇,能更快抵达市中心,附近名气响亮的学校也多,对不少家庭和专业人士来说颇具吸引力。
组屋的生活机能对没有车子代步的新加坡人相对来说更完善。(联合早报)
四、公寓每月管理费的“刀很利”
组屋屋主只须支付费用低廉许多的服务与杂费(S&CC),政府还会时不时给予组屋住户水电费和杂费回扣。
相比之下,公寓住户非但拿不到上述水电费和杂费回扣,管理费还高出不少,若付了钱又不常使用游泳池、健身房等公寓设施,每月缴纳的管理费无异于打水漂。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