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图
我在会议室里讲着数据、听着并购分析、想内容策略,和一群聪明人斗智斗勇。
这里确实是亚洲金融中心,做事有效率,讲规矩,也讲成果。
示意图
但午休的时候,走出办公室,马上切换频道。
同事们最爱的是组屋楼下那家没有空调的鸡饭店。
示意图
塑料桌椅、嗡嗡作响的电风扇、此起彼伏的"加饭"声,构成了最地道的新加坡职场图鉴。
示意图
我亲眼见证部门总监在啃完咖喱鱼头后,用纸巾优雅地擦了擦嘴,然后从Gucci公文包掏出一包湿纸巾开始擦桌子......
示意图
"尝尝这个辣椒酱,"市场部的林小姐推来一个小碟子,"我阿嫲(奶奶)的配方。"
就在我被辣得眼泪汪汪时,隔壁桌投行精英正用流利的英语、华语、马来语切换著开电话会议。
示意图
来之前,本以为CBD精英们都该端著沙拉碗谈几个亿的生意,结果穿阿玛尼西装的小哥熟练地用筷子扒拉海南鸡饭,隔壁桌程序员吃着叻沙还能盲打代码......
示意图
这一刻我突然明白,"亚洲金融中心"的外套下,底色其实是街边这碗5新币的海南鸡饭。
“新加坡的冷气能冻僵身体,但食阁的辣椒永远温热著灵魂。”
03 夜幕下的温柔惊喜
加完班的夜晚,如果那天不太累,我会继续走去夜市。
示意图
新加坡的夜生活也很“有风度”。
不是曼谷那种热闹喧嚣,也不是迪拜那种金光闪闪,而是藏在小巷、屋顶酒吧或者 Clarke Quay 的河边灯光下。
示意图
周末的克拉码头是另一番景象。
金融精英们脱下西装跳进舞池,退休安哥(大叔)们在河边摆起卡拉OK,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跟着《甜蜜蜜》的旋律摇摆。
这座白天规矩森严的城市,入夜后突然变得生动起来。
图源:expedia
但最让我着迷的,还是那些“hawker center”(熟食中心)。
我可以一个人坐在长桌边,点上辣椒螃蟹、沙嗲、叻沙、炒粿条……
看着一桌本地人边吃边聊,也许还会被隔壁的德国游客搭话,交流一下怎么吃才地道。
“规则是新加坡的骨架,但藏在巷弄里的那些不期而遇,才是它的血肉。”
新加坡哈芝巷 示意图
04 新加坡不是没压力 而是把压力“包装得体面”
当然,别以为新加坡就是个完美乌托邦。我跟一些本地人聊下来,他们也很真实地谈到了隐忧。
示意图
这里生活成本高,买房不易,很多年轻人一边追梦想,一边还要顾家,照顾父母,早早考虑养老问题。
新加坡组屋
有人说:“我们这代,已经不像上一代那样只看五个C了——Cash、Car、Credit Card、Condo、Country Club,我们还要平衡自我。”